教育部:郑州实施“新优质初中”项目,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111个
教育部10月25日公布“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其中包含《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以小抓手服务大民生 郑州市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内容如下: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双减”工作全国试点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净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抓手,以促进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目标,坚持校内提升与校外减负两手抓、两手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高站位,扛稳政治担当。组织领导“求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在汛情、疫情的双重考验下,坚持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高规格组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双组长;设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在市教育局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建立市县两级“双减”工作平台。 部署展开“求速度”。第一时间召开区县(市)教育局长会议,专题部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立即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情况、严格分类。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对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进行全面整治。经审慎研判,自10月11日起,在“两禁止、两消减”(禁止招新生、禁止再收费;消减存量课程、消减社会矛盾)前提下,组织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复课。政策制定“求广度”。 按照“市级统筹部署、两条主线推动、全面配套提升”推进思路,确立了“1+2+N”政策体系建设构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审批、材料、行为、资本等要求,打出政策“组合拳”。
抓重点,聚焦关键任务。课后服务覆盖“全”。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拓展提升“午餐+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加快实现课后服务“双延伸、双结合、一提高”。目前,全市课后服务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城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自愿参与学生占比84.6%,志愿参加教师占比94%;各区县(市)财政共拨付课后服务经费4.8亿元。作业建设理念“新”。相继启动作业设计奖评选、作业设计与管理网络调查等工作,推出“郑州市作业建设18条” ,以作业内涵提升促进作业提质增效,严格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强化教师作业指导职责。支持中小学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应用“基础作业+弹性(分层)作业”的模式。全市建立校内公示制度的学校达100%。优质资源保障“足”。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实施“新优质初中”项目,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111个,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学在郑州”网络课堂学生学习平台持续升级,有力保障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校外治理出拳“重”。向社会公布全市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违规问题举报电话和邮箱。各区、县(市)成立工作专班,聚焦12项重点内容,针对资质、场地、师资、培训内容、收费、公示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共排查校外培训机构5307个,下发停办通知书2612份;注重用好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规范“黑白名单”制度,对非法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震慑。
细落实,强化重要环节。增联管联治,减各自为战。持续健全市级统筹、县级主责管理体制,压紧压实县级党委政府责任。把“双减”工作作为督政“一号工程”,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启动“双减”工作达标工程,定期通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激发县级党委政府积极性。增常态治理,减违规行为。修订完善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调整专兼职教师比例、数量,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密切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配合,持续保持对无证办学行为的动态监管,一经发现立即取缔。增预防预控,减风险隐患。建立“一机构一张表、一机构一清单、一机构一研判”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制度,消除隐患。联合教育、金融、公安、银行等部门,加强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建立学费专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对各区县(市)规模前十的培训机构逐一约谈,坚决杜绝“退费难”“关门跑路”发生。已复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月31日学费无法清零的,10月25日前必须退还相关费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培训机构暗察暗访,及时通报情况,曝光不良行为,警告违规机构,警示培训行业,警醒家长学生。
来源:教育部网站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