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获批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02.09.2016  15:09

近日,从国家外国专家局获悉,我校申报的“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获批,这是我省高校首次入选“111计划”,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再上新台阶。

111计划”设立于2006年,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每个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总经费不低于900万。“111计划”主要面向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等所属“985工程”和“211工程”中的中央部属高校进行遴选。

111计划”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

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任务中提出“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同年,我省紧跟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对接国家计划,启动“双一流”建设,我校生物学首批入选河南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我省优势学科以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建设目标,着力提升综合实力。

2016年“111计划”首次面向地方高校发布,学校抢抓机遇,及时论证,围绕河南省发展战略需要和我校学科优势,申报的“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成功获批,该基地的建设将为我校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带来新的机遇。我校引智基地的建设将严格贯彻上级实施方案的精神和“111计划”新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聚焦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凝练并落实研究内容,创新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海外团队在河南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挥海外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实现生物学跨越式发展,助推我校生物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111计划”铸就国际化办学的里程牌

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的成功获批,是河南大学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牌,学校从此被标识为“111计划”高校。近年来,我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绩。自2002年起,我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开展了8个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并与美国阿克伦大学联合创办孔子学院,2015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这是我省首所与世界名校合作的本科层次、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2年学校首次设立专项资金1200万元开展“师生国际化交流提高项目”,在教师国际化队伍建设、学生国际化培养、高端专家引进、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和品牌国际会议培育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青年科学家师冰洋入选中央组织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5年-2016年我校共获批1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河南省获批16项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其中我校占10项。此次“111计划”的建设实施必将为我校国际化办学工作掀开新的一页,它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极大推动我校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111计划”打造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高地

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即立足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瞄准国际研究热点,开展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遗传学、代谢组学等多个领域的作物抗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硕果。“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多个领域开展科研合作,促进学科发展,使实验室向国际化、开放式研究机构迈进。

一流的学科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高端引智将为创新不断注入新活力。基地建设以项目引智,以引智促项目发展,以项目服务于社会战略,以战略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加速创新驱动。基地管理实现灵活的人才政策,建立多元化人事管理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轻管理,重服务,抓实效,让外国专家融入团队,带动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凝聚学科队伍,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大科研协作高端平台建设。通过引智工作的开展,不断实现管理的创新,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学科发展的创新,全面助推我校“双一流”建设。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急需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队伍,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一流高校的发展共识。河南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任重而道远,承载着学校创建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的愿景,将使百年名校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