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故事”之三:中英国际学院刘伟龙同学创业事迹

22.11.2014  17:23

做思想的行动派,做合理幸福的青年

——记中英国际学院学生、郑州新艺术墙绘公司总经理刘伟龙创业事迹

      刘伟龙,男,中英国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1204班学生。他2012年进入我校读书,并发起V公益社团。由于表现突出,他被评为中原区“中原好人”,当选学校2013年度“十大人物”,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大学生”,《中国青年报》、《郑州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座右铭:做思想的行动派,做合理幸福的青年。

创业梦想:始于公益,起于墙绘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该做些什么?”刘伟龙曾这样问自己。2011年,他通过书本了解到公益,受到书中主人公联合国青少年形象大使刘思宇的启发,便从此踏上公益道路。

      2012年,他参加高考进入我校中英国际学院,开始发起建立了青年V公益社团,旨在致力于青年发展,关注真实社会,践行社会实践。成立以后,他先是组织志愿者“捡瓶子”,每天都会收集到上百个瓶子,这样一来,社团的初始资金有了着落,校园环境也改善了,还考验了志愿者的耐心与爱心。

      他常带着志愿者去福利院为智障、残疾孩子喂饭、洗澡、剪指甲,照顾他们,时间久了,孩子们都和他有了深厚的感情,常常管他叫“刘爸爸”,就这样他成了“大众爸爸”。每逢周末,他带着馒头和水走上街头,调研同时关怀流浪人员,为他们建立档案,帮他们寻找亲人。他还曾走访农民工群体,了解社会底层的生活,替农民工维权讨薪,让他们不再被坑骗被侵权,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装到自己口袋里。他深入贫困山区小学调研,在看到那么多双冻得红肿流血的小手的时候,发起了“暖手计划”,为他们募捐棉手套,得到企业和主流媒体的好评和鼓励。他发起的“一件体育用品的力量”——为贫困山区小学募集各种体育用品的公益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被记录到“中国青年创想计划”中。

      他受灵山慈善、教育公益年会、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的邀请先后赴无锡、西安、北京等地参加青年公益发展论坛。在论坛嘉宾中,他的年纪是最小的,但是他对公益的认知程度绝对不亚于在场的长者。他常被省内兄弟高校邀请进行公益演讲,用他的事迹来影响感化更多青年大学生行动起来参与公益活动。

      不间断的公益活动,使得他对社会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业梦想。2013年,经朋友介绍,他负责给一所幼儿园的墙壁画一些卡通人物图案。当他在雪白的墙壁上挥洒着色彩时,他也为自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为什么不自己创建一个公司,给家居提供墙画美化家居呢?

      有想法便付诸行动,刘伟龙聚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迈开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东拼西凑了5000元开始了创业之路。他时刻提醒自己“我们都是穷学生,没有钱,也输不起,必须努力”。利用第一笔资金,他们制作了很多工作室的宣传册,四处奔波招揽业务,并想方设法与装修公司商谈,把墙体彩绘这一项目和家居装修包装进行打包推销,从中获取提成。

创业梦想:经得风雨,方见彩虹

      “当你看到梦想就要实现的时候,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吃多少苦都是开心的”,刘伟龙说。在创业初期,他和其他一些大学生一样,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与家装公司的合作过程中,他们发现经常被家装公司“掐大头”,有时大家辛苦好几天,才得到很少的报酬。“当时我们没有多余的钱做广告、做网站推广,没有人帮我们介绍业务,甚至我们的公司也还没有完善成熟的运作,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接不到一单生意。那段时间特别艰难,眼看市场越来越火,我们却分不到一杯羹……”。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迎难而上,用各种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在BBS、QQ、微博上发广告贴,印制宣传页在各大商圈发放,利用朋友圈等各种媒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他们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将公司主要盈利模式与家装公司合作逐步转变为自己承接业务。

      在不懈努力和坚持下,公司经营状况不断好转,开始接到越来越多的业务。在此过程中,他们始终秉承“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工艺流程,严格工作质量,努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与此同时,他们积极调整定价策略,将公司产品定价低于市场定价,从而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

      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加,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他们开始吸收更多的在校生加入这个行列,并实行收入透明化,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收益。他说,“我们不怕别人和我们竞争,怕的是不能激活市场,让更多的人知道还可以在墙壁上作画”。与此同时,他们十分注重控制成本,日常注意节省开支。另外,他们还利用政府和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减轻资金的压力。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支持下,他的公司迅速发展起来,营业收入和企业效益持续攀升。

创业感悟:市场无情,实力固业

      市场是无情的,你的产品不对路,创新精神不足,市场就给你亮红灯,令你步履蹒跚。因此,作为创业者必须掌握市场规律,及时调整经营的策略,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谈到创业感悟,刘伟龙始终认为:

      第一,挫折是完善的过程。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这是一个学习并完善自己的过程。“那次我们团队给某地产公司做墙体彩绘,他们看我们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就有意把价钱压得很低,但是当时我觉得要抓住这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花了很大一笔钱用在购买绘画制作工具和环保涂料,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公司不仅不给我们提供任何安全措施,而且还嫌我们选择的颜料太贵,中途反悔说不要我们做了!”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暗自嗟叹商道的深浅之外,也给他们成功的上了一课:要考虑顾客的需求,学会控制成本。

      第二,同行竞争需靠实力稳固事业。刘伟龙创办的新艺术墙绘公司虽然不是郑州第一家,但是新颖的创意,良好的口碑,高质量高服务,引来了不少媒体的关注,许多喜欢创新的客户会因为好奇心慕名而来,形成了滚雪球效应。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刘伟龙计划开展沙盘楼盘模型业务,完善扩大公司规模,同时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提供更多的岗位。

      第三,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管理理念。当前社会,很多大学生们的创业点子经常能顺应市场,但为什么很多人没能坚持下来?他认为,最大的问题首先是一部分学生不关注市场动态、市场运动,不熟悉操作模式,如果只是有技术有点子就去做,充其量算个自由职业者,保证生活没问题,要发展壮大却是难上加难。另外,就是不注重管理,无法规划公司的长远发展。

      一个94年出生的大学生,世人经常会给他们戴上“90后”的帽子。认为他们自我意识较强,缺乏责任感,不容易与人相处。但是,在刘伟龙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出“90后”的影子。他乐观向上、勤奋自强,他通过公益给自己的一生留下点美好灿烂的东西,给社会留下点怀念自己的地方,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就业指导中心  李建锋  中英国际学院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