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泡桐 两代人的精神传承

25.04.2021  10:34

  4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徐场村泡桐林。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徐振高家住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从事古琴制作近30年。由于有一手好木匠活儿,早期为别人打工制作古琴,后来开始自己独立制造古琴。如今他们一家的古琴年产值有300余万元人民币。

  4月20日,徐振高在制作古琴面板的弧度。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振高在制作古琴面板的腹腔。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泡桐木木质不够紧实,过去都拿它作廉价的家具,比如打铁炉子用的风箱”古琴制作师傅徐振高回忆道:“早前村里人在市场上卖风箱时,被上海琴商听出泡桐木的声音好听。上海琴商来我们村实地考察后,我们开始为他制作古琴的琴板。

  4月20日,徐振高在挑选泡桐木。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振高在敲击泡桐木板听声选材。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振高在制作古琴面板的腹腔。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在他的影响下,大儿子徐冰、二儿子徐亚冲也都从事古琴制作。随着两个儿子开始制作古琴,新理念和新知识的加入,他们出品的古琴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卖上了好价钱。

  4月20日,徐冰在古琴底板上试音。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古琴面板安装配件。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古琴面板清理打磨后的浮尘。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打磨古琴面板。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古琴面板清理打磨后的浮尘。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古琴面板安装琴弦。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古琴面板安装配件。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测量古琴面板水平。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徐亚冲在古琴面板安装琴弦。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以制民族乐器为特色的徐场村走红,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一名来自西安的古筝培训师卫晨欣被徐亚冲的琴声和传统手工制琴技艺所吸引,继而放弃了西安的事业,留在了徐场村,和徐亚冲结成了琴瑟和鸣的伴侣,他们的爱情结晶今年六月即将出生。

  4月20日,徐亚冲在聆听卫晨欣弹古筝。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20日,卫晨欣在聆听徐亚冲弹琴。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当年焦裕禄书记带领我们种泡桐防风固沙,如今泡桐林不仅防住了风沙,还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为我们引来了金凤凰。”徐振高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