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河南大学校长:“一省一校”未考虑人口因素

06.03.2015  08:55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摄影 中国网/刘昌) 

中国网3月5日讯【两会特别报道】(记者 段留芳)近几年媒体曝光了多起高校师德案件,引起了大众对教师群体不同程度的质疑,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认为,教师队伍的杂质确实存在,但是不可以以偏概全。我们国家的教师培养了几千万的大学生,出一两个败类就用局部否定整体,这对热爱教育、用心做教育的教师很不公平。

“一省一校”没有考虑人口因素 建议打破该项政策限制

娄源功校长今年提交了一个《关于调整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突破一省一校政策限制》的提案,娄源功向记者介绍了这个提案的背景,他说,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历史形成的,但是很多年以前,中西部人民包括全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中央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试图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2010年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在这个纲要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就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这是解决中西部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文件,在这个文件里最后落实的是两件大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选了一百个学校给予政策的支持、经费的支持,这个普遍反响比较好 。后来又出台了一项“提升综合能力工程”,这个政策让人难以接受。娄源功说,“中西部13个省,一省给一个学校,就没有考虑到人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种现实情况。原来三百万人给一个也对,八百万给一个也对,但是十千万(注:河南人口为一亿,即十千万)给一个,那显然就不对了。”

娄源功补充道,“这个政策执行到2015年就是一轮了,2015年之后继续实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所以在这个结骨眼上,希望教育部的领导同志能够考虑不用‘一省一校’的这个政策。”

从小培养法治思维 遇到问题不是先找关系而是先找法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思维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此,娄源功说,全面依法治国,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之一,所以它很重要,应用在教育上我们提出法制教育要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学生要从小养成法律意识,遇到问题先找法律,而不是遇到问题先“找关系”。娄源功委员举例称:车不小心被撞了一下,中国人传统思维是看某个中队有无熟人,但是在法制思维上,应该先考虑这符合交通法哪一条,然后再思考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社会对在校大学生创业需要更多包容和支持

谈到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娄源功委员强调了两个方面,他说,“第一,大学生在学校自己要有创业意识,同时,家庭、校长、老师也要有这种意识。学校要增加创业的基本训练,比如,如何跟银行打交道,如何跟工商打交道等等,从而让学生不那么迷茫。第二,就是全社会对创业要有足够的包容和支持。党和政府应该给他创造更多创业的环境,比如说资金上给大学生一些支持,没法贷款,没法抵押,就靠他的信誉客户给他一点支持,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宽容失败。另外,税收上可以给一点支持,创业本身就不容易,再加上税就难上加难了。但是并不是不收税,而是可以象征性地一年让创业的学生交一点点税,比如百八十块钱就可以,让创业的学生有这种意识,而不是按照营业额来交税,这就是一种宽容,一种支持。

对高校师德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不要刻意放大

近几年媒体曝光了多起高校师德案件,引起了普通群众对高校教师群体不同程度的质疑,对此,娄源功说,教师队伍的杂质确实存在,但是不可以以偏概全。我们国家的教师培养了几千万的大学生,出一两个败类就以偏概全、用局部否定整体,这是不理智的。娄源功校长举例称,“就像路上出了交通事故,难道就是造汽车的错  吗?出了一次高铁事故,难道就说高铁失败了吗?这个公平吗?。”娄源功认为,作为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师德问题,发现苗头一定处理,并且常抓不懈。但是外界也不要刻意放大这些极个别的师德问题,这对于那些真正用心做教育的教师来说,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