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拥抱新时代·行进】凝心聚力建“技能豫军”关爱劳模涌“河南现象”
劳模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工匠”李江福、李文政给建筑工人讲解技术要领。
中信重工的全国劳模刘新安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企业双创孵化器
省总工会开展关爱劳模爱心公益行动,为5万名省辖市级以上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赠送50亿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河南省总工会承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建七局杯砌筑工大赛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杨书贞文图
40年是改革与创新,40年是探索与收获。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原大地——这40年,是河南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聚沙成塔的40年;这40年,是全省各级工会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40年。
在刚刚过去的5年里,河南省总工会高举伟大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团结动员全省职工展风采、凝干劲、聚精神、铸匠心,谱写出新时代工会工作最强音。
【建设】打造“技能豫军”,中原大工匠独领风骚
2016年起,我省启动“十三五”万名大工匠培养选树计划,即“十三五”期间,全省将推动企业每年培养选树2000名大工匠。在此基础上,我省将从中公开评选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原大工匠”。
今年,河南省又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了《中原大工匠选树管理办法》,中原大工匠被列入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范围,地方政府和工会组织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工会以工匠精神引领职工技能提升行动,着力打造“技能豫军”,在全省建立了3000多家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构建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三位一体”职工创新体系。
此外,我省开展争创“六型班组”活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5年来创建各级工作室3050家,评选表彰省以上劳模1322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劳模事迹集中宣讲,建设劳模广场、劳模一条街、工匠技能人才“星光大道”。
【关爱】50亿保额!关爱劳模“河南现象”扬名全国
今年五一前,67岁的全国劳模海洪书不仅迎来了工会干部代表党委政府的“家访”,还领到了一份保额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像海洪书一样,今年全省5万名省辖市级以上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都多了一道“风险屏障”:得到了省总工会联合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捐送的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身故和人身意外伤害残疾保险,保额总计50亿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刊发报道200多篇次,劳模关爱造就“河南现象”。
而这一切,得益于省总工会组织全省各级工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省辖市级以上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的调查摸底,切实改变了我省劳模群体“底数不实、信息不全、情况不明”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说,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把党的温暖送到劳模和广大职工心坎上。
【扶贫】劳模带头,扶贫“6+1”行动雷霆出击
既要关心关爱劳模,更要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汇聚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正能量。
据介绍,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河南省总工会在全省组织实施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组织动员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泛开展技术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六大行动”,开展先进集体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心培育劳模先进扶贫品牌,亮出工人先锋号旗帜,展现工人阶级风采。
此外,动员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立足企事业单位特点开展定点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帮扶,通过在贫困地区建厂等形式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实施“造血式扶贫”;动员工人先锋号、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围绕困难群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技术帮扶、技术攻关,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实施劳模、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全省建立劳模产业扶贫基地(项目)2354个。
其间,我省涌现出了一大批脱贫攻坚的劳模“领头雁”,如黄久生、李江福、刘文新等,他们以“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赋予了劳模精神的全新时代内涵。
数读·工会
★5年来新组建工会1.1万家,新发展会员161万人
★全省建立3000多家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
★5年来评选表彰省以上劳模1322人
★全省建立劳模产业扶贫基地(项目)2354个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