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新常态 多策并举稳增长

15.07.2015  12:01
   编者按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总结了我省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处于非常期,经济下行原因多方面、多层次,新常态既是调整期也是分化期,必须保持清醒、精准调控,把稳增长、保态势、抓落实作为下半年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重大基础性工程,积极培育互联网新兴产业,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为了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我们今日刊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经济蓝皮书》课题组撰写的2015年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分析和全年走势展望报告,从专家的视角分析新常态下我省经济的新变化,对下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和展望,以期对“稳增长、保态势、抓落实”有所促进。
  
   1 上半年河南经济预计实现7.9%增长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全省上下深入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调控、精准发力,灵活施策、多措并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通过着力抓好“四个一”“五个点”,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先后出台了一季度稳定经济运行的35项举措、二季度8项重点工作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3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省委确定的37项近期重点改革任务。随着政策措施效应逐步释放,从1~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及其变动来看,一产稳定增长,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二产缓中趋稳,规模以上工业继续回升;三产增速加快,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稳增长的积极因素持续积累、新兴力量不断壮大,全省经济呈现出低开稳走、稳中趋升、稳中向好的态势。综合分析预判,上半年河南经济预计实现7.9%的增长。   
   2      理性看待新常态下河南经济新变化
  
  新常态下的河南经济发展,既具有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共性特征,也表现出自身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既要看到问题,更要坚定信心,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趋势、新机遇和新要求,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增速回落,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出现回落,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表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型的新常态特征。但同时,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分别同比回落了2.9个、8.3个、5.5个、0.5个百分点,但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1.4个、4.2个、1.8个百分点。
  
  下行压力较大,但出现系列积极变化。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外部需求明显收缩,而内部调整转型正在艰难攻坚,新常态下新旧增长动力尚未完成转换,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大。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稳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并带来一系列积极变化,经济先行指标呈现向好态势。5月份工业用电量下降3.79%,比4月份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5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分别比3月份增速高了5.2个、1.5个、42.6个百分点;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余额、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比3月末多增了493.65亿元、1.18亿元、206.97亿元,其中贷款余额增长17.4%,增速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
  
  内需增势平缓,但外贸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全省投资增速有所放缓,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波动下降,5月末增速比4月末低了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消费实现波动回稳,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末增速与4月末持平。综合来看,上半年内需增势平缓,增长相对乏力。但是同时,全省外贸实现逆势高速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整体低迷的形势下成为一个突出亮点。1~5月,全国外贸进出口为负增长,增速下降7.8%。而同期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7%,总体处于高速增长区间和全国领先地位。从中部来看,河南省海关进出口总值增速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比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山西省同期增速分别高了29.1个、37.5个、21.6个、19.8个、1.3个百分点。
  
  企业经营困难,但产业转型步伐加快。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增速分别比2月末快了8.5个、0.4个、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增速则分别比2月末低了2个、2.4个、1.3个百分点。由于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和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双向挤压,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企业库存周转率下降,去库存压力加大,经营效益明显下滑。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深入,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高。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了15.6个、3.2个百分点,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了24.9个百分点。一些新增长点正在快速成长,“互联网+”的融合牵引作用不断显现,前4个月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6.2%,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52.6%。
  
  增长动力不足,但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从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投资增速下降、消费增势平缓,同时动力转换尚未到位、新型引擎尚在培育,增长动力不足就成为一个突出挑战。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我省经济发展的活力正在不断增强。新兴市场主体快速成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在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均为负增长的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利润总额增长6.9%。投资活力不断提高。1~5月,民间投资增速达到16.7%,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了1.1个百分点。科学发展载体建设效应显现。1~5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省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投资增长43.1%,特色商业区和商务中心区投资增长50.8%,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风险有所显现,但物价就业总体稳定。随着结构调整阵痛加剧,化解产能过剩压力增大,促进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行业稳定风险和对上下游行业的传导风险进一步加大,各种潜在风险有所显现,保增长保态势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但是同时,随着我省大力加强风险调控,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物价、就业总体稳定。1~5月,全省CPI上涨1.5%,涨幅同比收窄0.3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8.7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1~3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

  
   3  下半年河南经济运行四大有利条件
  
   ●政策效应继续释放,需求拉动力增强。
  
  ●改革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作用将显现。
  
  ●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为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宏观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央行逐步放松财政、货币政策。2014年11月份以来,央行先后四次降息、三次降准,目前已累计降息1个百分点、降准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央还先后出台了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扩大信息消费、基础设施项目PPP等政策。这些政策多需跨期操作,政策效应将在下半年继续释放。就全省而言,年初以来,我省逐步取消房地产限购政策,降低了二套房贷款比例,缩短了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减免年限,这些政策将继续刺激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与此同时,下半年省政府可能继续围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力度更大的新政策,政策效应也将会集中体现为通过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明确了改革的重点任务,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改革金融财税体制等关键领域实施重大改革。在此背景下,河南在2014年完成29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明确了37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包含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工商便利化、国有企业、资源价格等。下半年,省委省政府还将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举措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出来,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产业梯度转移仍在继续。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及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客观存在着向成本较低地区即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我省地处全国的地理中心,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良好,是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突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形成了诸多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年初以来,我省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环保科技等新兴产业。下半年,这些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大省综合优势持续释放。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经济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稳增长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我省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公共设施完善,基础支撑能力较强。我省具有区位、交通优势,具有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优势,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较大优势,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河南经济体量大,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省逐步成长起来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稳增长的中坚力量,成为下半年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支撑。
  
   4  下半年河南经济运行四大制约因素
  
  ●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增长压力较大。
  
  ●钢铁、水泥等传统优势产业压力较大。
  
  ●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态势难以很快扭转。
  
  ●企业面临的资金、用工压力加大。

  
  宏观环境依然偏紧。2014年10月份,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今年初以来,美元加息预期持续增强。受此影响,国际资本加速从新兴市场流出,进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加剧,经济持续下滑。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出将导致未来一段时期出现持续的钱荒,投资减速、外贸下滑、产能过剩、房地产深度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河南来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地方还发生了担保公司倒闭的风险,下半年全省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
  
  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当前,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相伴,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也很突出。一方面,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加,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日益收紧,我省钢铁、水泥、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将进一步受到较大压力,形成下半年我省经济增长的拖累点。另一方面,目前我省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还相对较小,还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的缺口,新旧增长动力仍处于尚未完成转换的时期,增量的持续扩大仍不能弥补减量快速下拉的影响。基于此,下半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出现强劲回升。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4年底以来,我省出台了解除限购、放宽首套房贷款认定标准、二套房首付贷款比例降低等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改善了房地产市场形势,全省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是,受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剩严重、房价下行预期强等因素的影响,近期房地产回暖将难以很快扭转整个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态势。房地产行业前后向产业关联度高,与钢铁、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多个行业紧密相关,且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四分之一,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严重掣肘投资及相关行业的增长。另外,房地产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房地产的持续低迷将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降低政府调控经济和保障民生的能力。
  
  要素环境制约趋紧。近年来,受资本外流的影响,我国资金压力持续加大。尽管自去年底以来,央行四次降息、三次降准,但是国内的流动性依然紧张,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突出,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到产品价格下降和用工成本提高的双重压力,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突出。此外,我省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粗、低、重、耗产品较多,污染排放强度大。下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阶段,全省完成“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将会给全省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压力。
  
   5  保持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建议
  
  ●把扩大项目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
  
  ●让创新创业成为稳增长的“倍增器”。
  
  ●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实施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扩大住房、旅游消费需求。
  
  ●深化改革,持续强化开放招商。
  
  ●坚持民生优先,提升保障能力。

  
  以项目投资为关键点,提升支撑力。项目是发展的引擎,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常态下,更要把扩大项目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一是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力促机场二期年底建成投用,加快正威科技城、菜鸟网络等项目建设,扩大产业项目投资规模;深化与大型物流集成商合作,建设中国邮政郑州集疏中心。二是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推动郑万、郑合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加快郑徐客专河南段施工进度,开工建设商合杭客专、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启动建设信阳明港机场、商丘机场。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大力扶持省内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施城镇化扩能增效工程,重点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领域推出一批新项目;扎实推进光纤城市、宽带乡村、宽带中国示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在省内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领域实施重大专项,重点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有色加工产业等,扩规模、拉链条,加速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打造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必须让创新创业成为稳增长的“倍增器”、调结构的“转换器”。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省政府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二是加速产业创新步伐。把创新创业融入产业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等产业领域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强化共性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破解产业领域“技术孤岛”、“产业旱地”困境。三是推进开放式创新。扩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完善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产业化机制,汇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海外优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促进源头性创新成果在豫转化。四是专项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法,加大风险补偿比例;大力发展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业务,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以“互联网+”为结合点,增大推动力。“互联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具爆发力的新经济增长点,要抢抓机遇、多措并举,让互联网经济成为推动全省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尽快出台我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点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等领域加强发展引导和政策支持。二是力促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出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规划,统筹全省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云技术服务产业发展,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实施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工程等,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三是强化“互联网+”资金支持。安排省级引导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贴息、基金化等方式支持重点行业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四是营造“互联网+”发展良好环境。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统筹协调部门、行业、区域间“互联网+”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各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效应。
  
  以扩大消费为着力点,增强拉动力。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优化的最稳定、最长久的力量,要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消费。实施信息、旅游休闲、养老健康家政等六大领域消费工程,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二是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全面落实我省出台的16条政策措施,出台促进县(市)政府引导农民到县城购房的激励政策,鼓励商品房存量较多的市县利用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三是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各类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对开展自联入境旅游包机、旅游专列业务成绩突出的旅行社给予奖励;设计一批近郊游、生态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支持各地推出旅游消费券、景区门票打折等旅游惠民活动。四是有针对性地挖掘消费潜力。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全省市场供求变化最新动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以优质供给带动居民消费。
  
  以改革开放为突破点,激发新活力。改革开放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动力源、催化剂,要把其作为全省经济稳增长的利器。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推动工商登记由“三证合一”升级为“一照一码”。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重点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细则,推出一批PPP示范项目,破解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难题,争取中原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信贷资产化有所突破。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试点,出台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四是持续强化开放招商。抓紧制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发挥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等开放平台作用,实施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建立签约项目跟踪督查和跟进服务机制,确保签约项目早日履约落地、达产增效。五是完善口岸开放体系。实施口岸战略,加快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提升各类口岸开放功能,推进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建设,构建“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
  
  以民生优先为出发点,强化保障力。经济增长最终目的是民生改善,民生改善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着力稳增长,就要坚持民生优先。一是保持就业稳定增长。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二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健全老年福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织牢社保安全网,兜好民生底线。三是提高城乡教育水平。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免除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学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三山”地区扶贫开发,扎实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打好扶贫攻坚战。六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树立“大平安”理念,有序推进“双治”、夯实“双基”、实现“双安”,力促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⑥6
  
  课题组长:喻新安      副组长:谷建全
  
  成员:完世伟  王玲杰  唐晓旺  袁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