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南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3.09.2020  10:08

2020年9月18日-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南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中试基地(济源)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薛生国教授,项目参与单位中南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河南大学、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和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共4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我校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李小红教授作为第二课题牵头人主持“土壤多金属同步固化/钝化长效修复”的研发工作。

开幕式上,项目首席科学家薛生国教授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主要针对中南地区铅、锌、铝、锑等有色冶炼场地的重金属污染,解决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建立包括河南省铅、铝冶炼场地和湖南省锑、锌冶炼场地共计4项20公顷场地的修复示范工程。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了河南省及济源市的环境保护现状、污染农田及场地治理情况,表示对项目组在济源开展修复示范工程全力支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平余教授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纳米中心概况并对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转达了学校领导对与会专家的问候。

该项目设置五个课题,分别为:土-水重金属污染形成及阻控机制,土壤多金属同步固化/钝化长效修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精准修复及分级阻断,场地土壤功能修复及生态重构,土-水协同修复工程示范及技术推广。项目财政总拨款2896万元。会议期间专家对课题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论证。与会专家还到济源宏发铜业有限公司、东方冶炼厂及华泰金铅有限公司等拟修复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取样。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河南大学中试基地,对河南大学的产业化转化实验平台给予极高评价,表示对河南大学在项目中完成纳米修复材料产业化工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