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工生活:七夕那天她要穿新裙子见丈夫
下班无聊的时候,陈玲就绣十字绣打发时间。
每到夜幕降临,女工宿舍门口的小卖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记者朱长振文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丨与十几个大老爷们同挤一间集体宿舍的脏乱差不同,装有空调的女工宿舍清一色挂着漂亮的帷帐,房间内也干净整洁,一帘之隔,是她们的私密空间。虽然常年在城市打工,吃住都在城市,可她们并未完全融入城市,尤其是灯熄之后,有谁知道?帘子后面思念亲人的叹息声,有谁知道?那面一针一线、密密麻麻的十字绣,表达了她们心底里真正向往的“花开富贵”。
工地生活
女工宿舍大门紧闭,不准男性进去
8月23日晚上10时,在新郑市宏达路和庄镇中学对面的一处院子外,聚集了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女工,这里是深圳全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女工集体宿舍,她们是一家大型包装厂流水线上的员工。她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已在这里打工4年之久。
红色的铁大门紧闭,只留一个小门,有专人看守,出入都要登记:“只准女工出入,不准男人进去”,幸好记者与全顺公司的负责人早有联系,才能顺利进入大门内。
40岁的陈玲是第一个接受记者采访的女工,害羞的她与生人说话还会脸红。此时,她正低着头在宿舍内绣一款“花开富贵”的十字绣:“总长度共三米三,绣一年多了,都是晚上绣的,下班后一个人在宿舍内无聊,一绣就忘了想孩子和老公了”,说到这里,陈玲又红了脸。
家住周口市商水县苏庄乡郭大寨村的陈玲与丈夫陈永合结婚已经十多年了,有3个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7岁。前些年,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丈夫则跟着四川的老板全国各地跑着打工:“他会批墙,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钱”,这两年,孩子们渐渐长大,家里花销也开始大了,仅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张:“还要想着在家盖房子,孩子们将来上学都要花钱,不趁年轻存些钱会中?”这是陈玲出来打工的理由。
两年前,陈玲来到新郑打工,在流水线上干活:“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但就是辛苦,一站就是一上午,再一站就是一下午,下班后的日子更难熬,年轻人下班了都出去上网或逛夜市。我们岁数大了,也不喜欢到处跑,就是一到晚上就想孩子,想老公,没办法,谁让咱是打工的命呢”,说到这里,陈玲的眼圈有点红了。
陈玲的老公陈永合在郑州打工,虽然离得近了,可俩人还是有将近三个月没见一面了:“没条件见呀,他在工地上住,全是男工宿舍,我没法去,我这边住的是女工宿舍,也不允许男人进来,没办法呀,昨天给老公打电话说你们大河报七夕组织活动让我们相聚,他高兴坏了,一连问了好几句‘真的假的’?”
爱的期许
为了见丈夫她专门买了件新衣服
坐在记者对面的钟华穿着一件红色连衣裙,是城里很流行的款式。她虽然已经36岁,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可一点也不显老。
钟华在厂里负责做最后一道工序——全检,“活不重,但操心,我们这些做全检的,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熬上来的,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钱的工资,公司管吃管住,也不拖欠工资。住的虽是集体宿舍,但有空调,有洗澡间,比前些年在南方打工强多了”,钟华的家在禹州市小吕乡城陈村,比她小3岁的丈夫陈松峰在当地的煤矿工作:“以前我在南方打工时一年才能回来一次,也只有春节才能和丈夫团聚,现在基本上隔一个多月我都要趁倒班回去一趟,一来看看孩子,二来和丈夫团聚。我们还是刚结婚时过了一次七夕节,就是俩人一起去县城逛逛,他给我买件新衣服,中午又吃了顿大餐,这次一听说你们报社要组织去鲁山景区过七夕,我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好觉,都梦见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的鹊桥上相见时激动得流泪呢,今年七夕那天不会下雨吧?”钟华的担心让在座的另外几名女工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这是我新买的红色连衣裙,我丈夫还没见过呢,今年七夕我穿着这件连衣裙去参加活动,一定要美美地过中国情人节。”刚开始接受采访时还十分不自然的钟华见大家一笑闹,顿时放开了。
大笔开销
夫妻俩住一次旅店要花去妻子一天的工资
31岁的许小华最关心的是“住宿的钱谁掏”,当记者明确告诉她,这次活动全部由鲁山尧山天龙池风景区提供赞助,不仅免门票、玻璃栈道和滑道票,还特意给他们提供10个五星级温泉酒店的单间,专门供他们七夕团聚用。许小华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再不用图便宜住那50元一间的小旅馆了。”
许小华的家在开封尉氏洧川镇张庄村,结婚前一直在外打工,与丈夫陈留灿2007年结婚后,她的主要任务是“生孩,种地”,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夫妻俩商议着该攒些钱给孩子盖新房了,“要不然,孩子将来娶不上媳妇咋办”,许小华说。
丈夫在郑州做家具销售,一个月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就是太忙,没时间,我俩想在一起得提前约,差不多一个月能见一次面吧,都是他过来找我,集体宿舍没法住,只有出去开房。开一次房差不多花费我一天的工资,一个月开一次,有点心疼。”许小华一直觉得把钱花在开房上“不值得”,她宁愿“忍着”。
记者手记
5年前,《大河报》就曾策划过一次七夕助爱农民工夫妇的系列报道,当时的缘由是郑州12名“90后”大学生,拿出暑期在建筑工地挣来的1万多元钱,打算在当年七夕这天为200个农民工家庭架起“爱心鹊桥”,为他们提供住宿宾馆,帮他们圆团聚之梦。
“大部分农民工住在帐篷里,里面很乱,有时候下雨还漏水,衣服都发霉了。”1992年出生的付云鹏称自己之前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农民工,当时他告诉我,“只是在媒体上看到过报道,那时候觉得没什么,可真等自己与他们深入接触后,才发现他们的生活真的太苦了”。付云鹏告诉我,他在郑州新东站附近的一家建筑工地干了整整一个月,赚了1600元钱,他从事的工种是安全检查员,跟着叔叔一起负责检查工地上的安全措施。当年新学期开学,付云鹏回到学校后与同学一起商量想为农民工做点什么,一拍即合的12名大学生集齐了1.2万元钱,开始在网上发帖,在建筑工地上发传单,要招100对农民工夫妻,准备在当年七夕为他们提供团聚的场所。此事经报社报道之后,迅速成为当年七夕的一件大事儿,全国几十家媒体同行蜂拥而至,有一家四星级酒店免费为农民工夫妻提供住宿,还为他们举行了欢迎晚宴,有36对农民工夫妇成为受益者。
2016年,报社与拉维斯庄园联合为10对农民工夫妻提供住宿,并组织他们畅游了水上乐园,丈夫粗拉拉的大手第一次为妻子捧上了鲜艳的玫瑰花,胖嘟嘟的周口大嫂第一次穿上了比基尼……
接连几天,我奔波在郑州建筑工地的男、女工宿舍,感知他们的酸甜苦辣,几年过去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依然没有太大改变,他们的夫妻生活依然困难重重,为了生计,农民工夫妇聚少离多,如何让农民工夫妇的相聚成为常态,而不再是新闻,这需要你、我,甚至整个社会的热心人士伸出援手,帮他们一把,让农民工夫妇像城里人一样,天天都能过七夕。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