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健康服务业可成为创新驱动高地

03.03.2015  11: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医疗和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激发了整个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热情。

  在提交给2015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当中,农工党中央认为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生物医学、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控、生物制药等领域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在市场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

  在题为《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将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培育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的提案中,农工党中央提出“选择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作为民生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科技战略突破口”。

  国务院于2014年3月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着手解决科技投入领域存在的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等问题。

  农工党中央认为,这是我国在解决科研项目分散重复上迈出第一步,而在未来可以“以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为试点,探索建立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导向、运行策略与实施路径”。

  在提案中,农工党中央提出要采取补原创短板、全要素推动转化和全球化应用三项策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两种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知识生产和技术生产相互联系的两大体系。而针对医学基础研究要面宽点多扁平化,发挥科学家首创精神和科研机构、大学及学术组织自治作用。

  与此同时,农工党中央还在提案中提出了几项具体的重点改革事项,包括通过税收减免抵扣政策,支持企业、公益性组织、个人创办公益性科研机构与科研基金,开展原创科研;增设医疗器械研发和慢病控制科技重大专项;政府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基金引导风投业支持中小型医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

  在卫生科技领域,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七大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已与制药行业一起构成了现代医疗体系的两大产业支柱。不过当前,我国在这两个领域当中还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国内药企大多以研制仿制药为主,而三甲医院中以创新药物为主的合资外资药占据近50%,而国产新药的销售不到5%。而在医疗器械领域则存在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自主技术创新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农工党中央专门就这两个领域提出了《关于扶持自主创新药物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关于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两份提案都强调了科研和创新在产业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新药在市场转化方面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难以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二是药物遴选制度限制了新药临床推广;三是临床推广难。

  据此,提案中建议严格新药标准,避免滥竽充数;完善医保药品目录遴选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和患者可及性的新药快速通道。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受到的主要制约因素则来自现行医疗保障制度,行业研发与生产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特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垄断。

  农工党中央建议,制定强有力的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国家医疗器械使用政策,加大自主创新产品的使用比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并在起草中的《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加入关于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有关医疗器械使用的条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