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成了“致富屋”

14.07.2014  13:16
      “去年冬天,咱们合作社里不少社员制作的红薯粉条色泽灰暗,对粉条销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是要针对‘制作红薯粉条如何不粘连、色泽不灰暗’等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性学习。”7月8日,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张田河村的农家书屋里坐满了该村天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理事长许服军正向他们介绍此次集中学习的内容。

      “咱们把红薯打浆分离沉淀后,得到的淀粉叫毛粉。毛粉含杂质较多,通常呈灰白色,其中酚类物质极易氧化褐变,制成粉条后就会发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毛粉中加入2~3倍的水搅动后,再用120目尼龙网筛过滤,反复多次即可达到脱色与净化的效果。”经过多次查找原因、咨询专家,许服军掌握了红薯粉条制作的窍门,并将他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社员们。

      合作社社员在村里的农家书屋集中学习,这在我市并不多见。去年年初,为了带领社员们走上科技兴农道路,许服军主动与张田河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联系,并把以农家书屋为合作社培训点的想法告诉了村干部。村两委会经研究,认为合作社将农家书屋作为学习基地,一方面可以提升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营造村里良好的读书氛围,于是很快答应了合作社的请求。

      “现在,合作社将每月3日、6日和18日作为固定学习日,社员们都自觉到农家书屋‘充电’,有特殊情况还会临时增加集中学习时间。一年多来,合作社通过组织社员们学习种植知识、管理知识和营销理念,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拉长了产业链,筹建了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许服军说。如今,天河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当地“抱团发展”“学习致富”的典型。

      据介绍,安阳城街道辖区24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存档各类图书近4万册,并悄然兴起“读报日”“充电日”“学习日”等集中学习日,将农家书屋办成了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主阵地”,为当地群众架起了致富“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