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农民乐开花

26.05.2014  11:30
      “这是镰刀,割麦用的;这是木杈,打场用的;这个石磙是碾场用的……二三十年前我还用这些农具干活儿,现在它们都进博物馆了!”5月21日,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来了不少参观者,许昌县河街乡56岁的农民李长福带着孙子在馆里驻足观看,一件件熟悉而陌生的农具让老李无限感慨。

  许昌学院一群“90后”大学生围着老李,听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讲述收麦农具的历史变迁。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是集体种地,都要靠人、牲口,以及犁、耙等农具,每天干完活儿都累得腰酸背疼的。到了收麦时节,一个生产队的全体劳力出动,所有的麦子都用镰刀割,然后摊场打麦。收完麦子需要一个月,起五更打黄昏,把人累得够呛!”李长福介绍。

  老李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个转折点,之后的10年里,农村种地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有的农户买回了拖拉机、小收割机、脱粒机等,到了麦收时节,农民就可以租用这些机械,省劲儿多了。

  “这些年,政府惠农政策好,购买农机有补贴,大家伙儿都争着置办农机具,村里种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拖拉机、喷药机、秸秆压捆机、免耕播种机、大型收割机应有尽有,到租用时打个招呼就可以了。”老李说。“这几年到了收麦时间,大家提着粮袋子站在地头儿就行了,收割机开过来,一会儿工夫干干净净的麦子就装进袋子了,三五天时间麦子就收完了。”老李笑着说,“俺儿子前年买了一台收割机,到处跑着给人家割麦,能挣不少钱。昨天听儿子说,今年收割机都装上了卫星定位系统,不管你在哪里出现故障,都会有人知道,也会有人去帮你进行维修,没啥后顾之忧了,你说这多好啊!”

  “以前收麦打场要用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一个星期就全部结束了,这多亏了农业机械化啊!”老李乐呵呵地说。

  “我们那里提倡土地流转,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到时候大型农业机械就派上用场,农民种地更轻松了。年轻时做梦也没有想到,农民种地可以这么省劲儿。要是前些年这个时候,我早就慌着收麦子了,可今年,儿子让我在城里看小孩儿。眼前这些农具‘失业’了,我这个老农民也快要‘失业’了!”老李风趣的话语博得大学生们的一阵掌声。

  正厅级调研员、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汪庆华说:“传统农耕文明发生嬗变,从黄牛耕地到机械化耕田,从镰刀收割到收割机跨区作业,仅30年的时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