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难而上
刚刚公布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委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要“顺应市场变化,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那么,这项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的重大改革任务,出台的形势背景是什么?有哪些政策举措?
结构性突出矛盾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
“十二五”时期,我省“三农”成就巨大,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总产连续跨越1100亿斤、1200亿斤两大台阶,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达到1213.42亿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年销售收入达9500多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3元,连续六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因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挑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从国内看,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粮食产量、进口数量、库存数量“三量齐增”在一定程度上会长期存在;农业生产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供给端的结构改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从我省情况看,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正处于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短板更加突出,困难挑战更加艰巨,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难度大,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破解我省农业发展难题、提升农产品供求水平的关键点,扭住了加快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概念,理解起来包含三要素,第一是结构,第二是用改革的办法去调整结构,第三是该增的要增、该减的要减。2016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1号文件对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要求,作出了安排,核心就是要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把握好3个方面9个字,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去库存”,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大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降成本”,就是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补短板”,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项任务”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并重点安排部署了“六项任务”。
任务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稳定提高粮食生产产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决不能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决不能搞运动式调整。要认识到“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重农抓粮”的劲只能鼓不能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和动摇。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将高标准粮田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试行特殊保护,筑牢粮食稳产增产基础,“十三五”末全省建成高标准粮田636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1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300亿斤以上。
任务二:促进农业内部协调发展。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产能的基础上,加快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旱作农业、优质特色杂粮等;加快发展绿色畜牧水产业,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木材加工、木本粮油、经济林基地建设。
任务三:加快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提升。要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由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华丽转变。要深入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以做强传统优势农业、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区域优势、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重点产业集群。
任务四: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启动实施乡村经济“一群一园一基地、群创经济满天星”战略,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农业新型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基地靠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富余劳动力富裕地方靠近、特色优势产业向具备优势资源和相应产业基础的地方靠近,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农民全产业链收入,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牧的新兴支柱产业。
任务五:加快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要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要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培育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
任务六: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加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开展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