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精武河南兵】“火炮神医”杜小刚

06.08.2019  07:05

杜小刚

□河南日报记者孙欣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钊文图

烈日炎炎,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一场实战演练正在戈壁大漠深处进行。

“报告,火箭炮车突发故障,请求维修支援!”面对突发状况,指挥员转身询问:“杜小刚在哪里?”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身手矫健、皮肤黝黑的战士,提着工具箱飞速钻进战车,一番“望、闻、问、切”,故障成功排除。

这名战士就是杜小刚,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修理所上士,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火炮神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火炮维修是复杂的精细活儿,涉及机械、物理、电子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杜小刚手到病除的绝活,是安心本职岗位12年磨砺出来的。

今年30岁的杜小刚,出生在新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7年12月参军入伍,新兵连结束后,成了一名修理兵。

入伍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杜小刚,第一次走向维修岗位,看到堆满一地的零部件,听着维修专业术语,一头雾水。老兵们劝导他说,修理兵的称呼虽不够大气,但是英雄背后的英雄。杜小刚暗下决心:当兵就要当好兵,当兵就要当标兵。

铆足劲头的杜小刚一头扎进维修车间,每天早起背记相关定义、参数,中午加班勾画电路原理图,晚上认真记录和整理当天的训练数据。很快,他就把火炮摸了个遍,哪个零件在哪里、容易发生什么故障、应该如何排除都能脱口而出。几个月下来,杜小刚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有些连老班长都处理不好的问题,他都能药到病除。

火炮维修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为了增强臂力,杜小刚专门买来沙袋,即使睡觉也要缠在手上;为掌握炮栓分解结合动作要领,他戴上眼罩增加训练难度,指头上净是螺丝刀戳破的痕迹。凭着农村娃的一股韧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杜小刚很快脱颖而出,担任了军械修理班班长。

2016年10月,杜小刚带领班内两名同志参加历时10个月的“国际军事比赛-2017”集训。从零下29℃的数九寒天练到地表温度48℃的三伏酷暑,杜小刚的大拇指甲磨秃了,膝盖肿了,腰椎受到损伤……他都带伤冲刺,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极限。

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军械能手”项目的激烈角逐中,杜小刚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超乎常人的毅力,获得个人“榴弹炮班组修理”“火箭炮班组修理”两个单项第一,并和战友共同取得“军械能手”项目接力赛团体第一名。

在部队领导、战友们的眼里,杜小刚是个好班长,好老师。但在妻子李雪芹眼里,他却算不上一位好丈夫、好父亲。采访间隙,记者拨通了李雪芹的电话。“孩子出生1个月后,才见到小刚。我因意外事故住院,他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直到一周后才借休息间隙请假回去。”

亏欠家庭,但无愧使命。杜小刚先后参加300多次火炮专业检修,无一次差错,先后荣立三等功、一等功各一次。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的班对所属装备性能参数达到“一口清”,对装备故障达到“一摸准”,先后有3人次荣立一等功,5人次荣立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

“作为一名从河南走出去的军人,感谢家乡养育了我,也感谢部队培养了我。”杜小刚说,“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多为部队做贡献,多为家乡人民争光。”杜小刚的话语朴实而有力。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