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为产业插上『转型之翼』

09.11.2014  13:54

  11月6日,记者从省国防科工局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依托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光电产业、汽车、摩托车及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这逐渐成为推进我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支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带动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国家重大的战略举措,也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省政府参事、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说。

  2013年,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壮大军民结合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并从能源保障、交通运输、资金扶持、土地供应等方面给军民结合优势产业开辟“绿色通道”。

  目前,我省在建的军民结合产业园区有25个。其中,郑州、洛阳等地已成功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力争在我省形成一批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军民结合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聚集度高、成长性好的独特优势。例如,豫西工业集团金刚石产销量(60亿克拉)居全球之冠;新航集团汽车空调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豫新”牌汽车空调、“豫北”牌轻型车动力转向器、“平原”牌滤清器等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高端项目引领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引领,着力构建规模化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省国防科工局局长袁其法说。据介绍,2012年以来,我省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电子科技集团、核工业集团等8家军工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投资项目48个,投资额达780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实项目33个,总投资510亿元。

  其中,中船重工725所将舰船材料技术向民用领域推进,开发了钛合金和风电叶片等产业;中航光电的光电连接器、河柴重工的WMW系列柴油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高知名度和占有率;我省国防科工系统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

  此外,以卫星遥感、全球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是未来高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热点,空间信息产业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与省国防科工局签订协议,双方将以北斗和高分两大系统为重点,面向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管理、自然灾害救援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展空间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河南空间信息产业高速、跨越发展。

   强化配套协作

  “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是简单的‘军到民’或者是‘民到军’的转化,而是要推动军民两大领域互补互促、一体发展。”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我省积极推动“军军”、“军地”之间的协作,提升军品配套的质量效率。如推动兵器某厂与电子某所开展军品新项目研制开发,而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民口配套企事业单位则达75家,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参与了“神舟”、“天宫”、“嫦娥”、“蛟龙号”等重大专项的研制。

  军民融合改善了军民品结构,提高了军工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军工单位完成民品产值600多亿元,军民品收入比例达3∶7。培育了一批规模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中航工业新航集团等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4家军工企业上市。

  “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和创新军品配套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承担重要角色,中小企业要积极申请‘民参军’,充分将军工技术的引领优势与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强化配套协作,延伸产业链条。”省国防科工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