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县情简介

08.05.2014  13:03

一、内黄县县情简介

        内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7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内黄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商鞅、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唐代大诗人沈佺期的故里,是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民族英雄岳飞童年生活、成长的地方。境内的三杨庄汉代遗址,是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庞贝古城”,并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内黄抗日战争时期是冀鲁豫革命边区根据地,被誉为“红色沙区”。内黄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享誉海内外,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事礼品。

        内黄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内黄位于郑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200公里经济圈内,处于京港澳、大广、范辉、南林四条高速构筑的“”字大框架中心,吴黄线、大林线、葛嘴线、胡鹤线、东上线、郑吴线等6条省道及晋豫鲁铁路通道穿越县境,纵横交织的路网四通八达。

        内黄物产丰裕,生态优良。全县拥有46万亩红枣、40万亩尖椒、16万亩优质小杂果、11.5万亩温棚瓜果菜,是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内黄森林覆盖率达37%,境内的12万亩槐林,构成了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是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

        内黄经济繁荣,活力无限。紧紧围绕“创业图强建设生态宜居内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固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主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形成了温棚高效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了金星啤酒、星河油脂、乐比乐饮品、金丰饮品、宋都老倔厨、意隆纺织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工业经济形成了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发展规划,被评为2010年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陶瓷产业蓬勃发展,规划建设了9平方公里的陶瓷专业园区,并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50条生产线的陶瓷项目,“中原瓷都”建设初具规模,是目前中部五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被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新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升入北大、清华7人,高考成绩连续十四年居安阳市前列,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拜华夏人文始祖,游神州最美枣乡,访中国庞贝古城,建生态宜居内黄。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内黄人民竭诚欢迎四海宾朋来内黄寻根祭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明天。

开放的内黄欢迎您!

二、内黄县行政区划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总人口72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

        行政区划:辖7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社区)。

        城关镇: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4.05万人。南关村、东风村、赵庄村、宛庄村、西仗保村、东仗保村、西长固村、小寨村、王七庄村、段庄村、南王庄村、杜庄村、东长固村、丁庄村、常小汪村、杜村、李小汪村、陈营村、王小汪村、马井村、南长固村、卞庄村、朱小汪村、碾头村、北仗保村。 

        张龙乡: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43万人。田达村、杏园村、北羊坞村、南羊坞村、石盘村、西石盘村、东沈村、西沈村、范羊村、中流河村、北流河村、翟野羊村、马野羊村、张野羊村、吴野羊村、西张龙村、丁张龙村、大张龙村、李楼村、申张龙村、林子村。

        马上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4.28万人。善宜店村、董庄村、流庄村、赵信村、谭头村、七里井村、八里庄村、葛庄村、西四牌村、五间房村、东四牌村、东庄头村、西庄头村、店集村、同柱四村、吉村西街村、燕庄村、南菜村、吉村南街村、善宜阁村、善宜庄村、顾庄村、李善宜村、南善村、张固村、同柱三村、东同柱一村、同柱二村、北菜村、西马上村、小黄滩村、李石村、大黄滩村、东马上村、吉村东街村、潭善宜村。

        东庄镇:总面积83.8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5.94万人。东台头村、西台头村、郝村、李流村、杨流村、旧县村、侯流村、大故县村、西故县村、后寨村、西野庄村、东野庄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后村、董村、郭村、黄村、小晁村、马固村、大村、汉晁村、南流河村、三流河村、渡店村、凡村、新张铺村、韩庄村、小屯村、吴村、董庄村、李庄村、三新张村、张村、季村、乔庄村、王庄村、焦庄村、周庄村、菅庄村、刘庄村、甫上村。

        高堤乡:总面积71.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4.03万人。小刘村、小屯村、草坡村、咀头村、南高堤村、郑庄村、南寨村、南街村、北街村、袁庄村、张俄村、王俄村、孙俄村、韩俄村、杨俄村、砦里村、寨外村、东元村、西元村、祝庄村、关村、陈村、王营村、东渡村、西渡村。

        亳城乡:总面积67.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4.70万人。马庄村、李次范村、院当村、刘次范村、岳次范村、马次范村、石光村、东毫城村、南也庄村、东草坡村、西毫城村、王告村、魏庄村、东永建村、杜留村、河村、裴村、西永建村、陈流村、刘七级村、闫高固村、裴辛庄村、赵七级村、李七级村、赵高固村、物头村、岸上村、南高村。

        井店镇:总面积51.7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4.02万人。邵村、杨河道村、绳王尉村、李河道村、后拐村、东江村、王岗村、元卜村、韩王位村、西冯村、高王尉村、丁江村、齐村、海头村、北街村、西梨园村、东梨园村、小集村、东街村、西五村、南街村、大冯村、堂上村、堤上村、苏王尉村、张王尉村、北冯村、新庄村、庙上村、杜河道村、张拐村、理固村、西江村、程江村、潘井村。

        二安乡: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3.92万人。井村、晁小寨村、刘小寨村、孙小寨村、观寨村、大槐林村、小槐林村、沙河庄村、前花固村、后花固村、西化固村、亓营村、前安村、铁炉胡村、李草坡村、徐庄村、胡庄村、白庄村、韩甫村、魏湾村、马头村、刘庄村、北徐村、车赵村、大刘村、后王村、西潘井村、大寨村、后安村。

        六路乡:总面积63.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3.04万人。杨桑村、郭桑村、张桑村、薛村、破车口村、温邢固村、马邢固村、刘邢固村、尚庄村、千口村、马集村、赵庄村、前化村、中化村、后化村、太平村、北六村、袁六村、代六村、陈六村、穆六村、焦村。

        梁庄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3.79万人。乔小吴村、张小吴村、石庄村、齐村、段村、马庄村、梁庄靳庄村、西咀头村、曹李庄村、东咀头村、前咀头村、小后河村、东大城村、牡丹街村、西大城村、后桐村、南李庄村、前桐村、冯庄村、新集村、东留固村、西留固村、张辛寨村、王拐村、宋小寨村、常村、李新寨村、苏村、小柴村、二杨庄村、北李庄村、三杨庄村、马沙河村、新庄村、三拐村、李官寨村、长均寨村、阿虎寨村、梁庄村、白庄村。

        中召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3.28万人。付庄村、陈寨村、葛寨村、时寨村、张寨村、赵庄村、南街村、东街村、南王庄村、位庄村、王大吴村、碾子头村、西曹庄村、东曹庄村、杨村、滹沱村、小王固村、徐寨村、尚寨村、马寨村、北召村、北大吴村、刘大吴村、闫庄村、李庄村、王庄村、双村、西街村。

        后河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32万人。后河村、土镇村、杨古村、城布村、丁村、七丈古村、元方村、刘庄村、安庄村、东乜古村、西王院村、西乜古村、李庄村、小徐村、王辛庄村、大柴村、店当村、河道村、加河村、东路州村、西路州村、李后村、马张古村、牛张古村、王张古村、崔张古村、堤口村、余庄村、桑村、仗保里村、仗保外村。

        楚旺镇:总面积36.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3.55万人。西街村、东街村、北街村、南街村、甘庄村、庆丰庄村、王庄村、大南洞村、小南洞村、堤上村、查庄村、郭韩村、毛韩村、王韩村、前尹王村、后尹王村、郭庄村、新沟村、辛庄村、金小屯村、南沟村前街村、南沟村后街村。

        宋村乡: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3.21万人。东沟村、北沟村、西沟村、菜园村、小朋固村、安梧桐村、翟梧桐村、西梧桐村、兰庄村、代宋村、王宋村、董宋村、田宋村、周宋村、来宋村、车固村、小洞村、东屯村、陈庄村、黄庄村、纪庄村、屯东村、屯西村、张海村、李行村、解放村。

        田氏镇:总面积56.6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4.57万人。孟庄村、董庄村、陈庄村、太史村、西口上村、东口上村、岳庄村、杨庄村、龙庄村、南街村、北街村、东街村、南田氏村、翟元村、于小屯村、滑河屯村、西王村、任庄村、尚海村、刘屯村、王屯村、李屯村、周庄村、马庄村、耿高城村、马高城村、刘高城村、曹高城村、郑小屯村、石东村、石中村、石西庄村、前石村、彭路村、付路村、孟路村、东田氏东村、东田氏中村、东田氏西村、左庄村、汤东村、汤西村。

        石盘屯乡:总面积44.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3.07万人。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石瓮村、赵固村、康庄村、胡庄村、樊庄村、徐庄村、黄庄村、赵林村、杨林村、牛林村、南赵村、南杨村、桑庄村、北杨村、宰庄村、连庄村、其林村、石桥村、潘营村、西坞村、大理村、辛集村、马召村。

        豆公乡:总面积46.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3.32万人。前神标村、后神标村、李大晁村、崔大晁村、关大晁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东豆公村、西豆公村、南荆张村、北荆张村、仁厚屯村、晁寺村、田大晁村、元村、渡村、迁民屯村、孙村。

        长庆路街道办事处: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21万人。西关南村、西关北村、南庄村、关庄村、西街村、东柴庄村、高庙村、前位庄村、黎庄村、后位王村、司马村、杨刘庄村、张庄村、西柴庄村、胡庄村、司杨庄村、支庄村、南张村、李庄村、北张村、刘庄村。

        人民路街道办事处: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68万人。北杨庄村、北街村、北关村、西后街村、北王庄村、明庄村、五里庄村、康庄村、王思庄村、郭庄村、真武庙村。

三、内黄县建置沿革   

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域,为观扈国所属。

商代仍隶冀州。并有百余年成为商都之域。

周初属卫国。春秋分属卫、晋。战国属魏。

秦属魏郡。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始置内黄县,又在县北分置繁阳县,并隶魏郡。

三国隶魏。

晋隶司州魏郡。

北魏永平初,内黄、繁阳俱废,并入临漳,隶司州魏尹。

北周在县西北置洹水县(治所在故魏县西南30里),宋废。

隋开皇五年(585年)在县南置临河县。隋开皇六年,复置内黄县,隶相州;十六年复置繁阳县。隋大业初,内黄、繁阳又废,地隶汲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内黄、繁阳。改隶黎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繁阳入内黄。贞观十四年(640年),废临河入澶州。贞观十七年废黎州,内黄复隶相州。唐天祐三年(906年)改隶河北道魏州魏郡。

五代后梁,隶魏州。后唐改魏州为兴唐府,后晋改曰广晋,后汉后周曰大名,本县属之。

宋隶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金大定六年(1166年),隶河北西路滑州。

元隶燕南河北道大名路滑州。

明洪武初,改隶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永乐初,直隶京师。

清初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为方便卫河漕运,改隶河南省彰德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内黄县人民政权先后隶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五、六、八专署。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冀鲁豫边区行署撤销,内黄隶属平原省濮阳专署。

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销,内黄改属河南省濮阳专署。

1954年9月10日,濮阳专署并入安阳专署,内黄随属安阳专署。

1958年4月8日,安阳专署并入新乡专署,内黄随属新乡专署。

1961年12月,新乡、安阳两专署分治,内黄仍归安阳专署。

1983年9月,安阳专署撤销,濮阳市成立,实行市带县,内黄隶属濮阳市。

1986年3月,改隶安阳市至今。

四、自然地理   

        内黄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地      质

        内黄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第四系黄土普遍覆盖,基岩未曾出露,境内地层发育不全。地层由下而上分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纪、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第四系。

        地    貌

        内黄县属黄河冲积平原,亦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全县总面积  1161平方公里,全部是平原,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70米。地势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气    候

        内黄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春秋两季属过渡性季节。四季分明,春季(3-5月)干旱少雨,冷暖多变风沙多;夏季(6-8月)炎热,雨量集中;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8.8小时。年平均气温13.7℃,气温的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冬季最冷、夏季最热,最冷月1月平均-1.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年平均地面温度15.9℃。1月最低平均-1.6℃;7月最高平均30.9℃。年平均降水量596.7毫米,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平均值180毫米。月降水最小是12月份,平均4.1毫米。平均初霜日期为10月28日,终霜日期为4月2日。       

        水资源

        内黄县主要过境河主要有四条:分别是卫河、安阳河、汤河、硝河,年平均降水量为596.2毫米,平水年(50%)地面水径流量为1031万立方米,偏枯年(75%)径流量为819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11.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6  .69  m3/人,不足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1/7。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56亿m3,其中地表水0.18亿m3,地下水  0.38亿m3  (其中包括苦咸水0.47亿m3,苦咸水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30%),平均超采率达80%。

        土    壤

内黄受黄河、卫河、漳河多次决口的影响,成土母质分为冲积物母质、风积物母质两大类。全县土壤面积145.7万亩,分为潮土类、风沙土2个大类,其中潮土类120.3万亩,占土壤面积的82.57%;风沙土类25.4万亩,占土壤面积的17.43%。

五、蓝图规划

内黄县城市规划区面积39.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2万人。近年来,按照“建设新区、改造老城、构建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大力加强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8%;自来水普及率98%;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480公顷,绿地率32%,绿化覆盖率32%,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城市景观。

二、老城改造成效显著。老城背街小巷道路全部硬化;城区完成供水管网改造15公里,雨污管网45公里;实施了人民路、帝喾大道、金星大道等道路亮化工程;建成了内黄公园、街心公园、西三角游园、西南分流岛等城中公园及硝河绿化景观带。

三、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了“两纵四横”路网绿化,实施了繁阳一路、繁阳四路、枣乡大道北延等道路供排水工程;清华园学校、第二实验中学投入使用;果蔬贸易城、华润万家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区,繁阳、瓷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预计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39.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0万人。

        六、招商领域

  2014年我县招商引资主攻方向是  “一个重点、六个板块”。“一个重点”,即以交通公路建设招商为重点,全力打造硬环境,提升内黄城市形象;“六个板块”,即突出抓好新型陶瓷、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新区建设、老城改造等六个经济板块招商,最大限度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产业转移,瞄准国内和民营500强企业、中央直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挖掘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培育多个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新兴支柱产业。

1、新型陶瓷。2009年以来,内黄县抢抓国内陶瓷产业重新布局和战略扩张机遇,积极承接第三次陶瓷产业转移,突出陶瓷产业招商重点,仅用短短4年时间,打造了立足河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成为中部五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目前,我县已累计引进了总投资100多亿元的陶瓷及配套企业。产品主要以高档抛光砖、仿古砖、内外墙砖、卫浴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陶瓷纤维板、陶瓷刀具等为主。长城集团、天津宏辉、黄源艺术黑陶、新顺城陶瓷、圣泉制釉、顾家•欧亚达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的入驻,使“中原瓷都”产品更加丰富、链条进一步拉长,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我县将按照“扩大总量、提升品位、加强配套、注重效益”的原则,瞄准大型陶瓷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引进新型建筑陶瓷、生活陶瓷、卫生洁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等项目,提升内黄陶瓷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引进原料加工、机械配件、化工釉料、包装装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展示交易、商贸物流等相关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装备制造。装备制造业是我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目前已入驻飞凰电动汽车、河南翔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机械制造企业20余家,下一步我县将重点围绕中医康复设备和电动汽车“两篇文章”,努力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及相关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依托我县医疗康复设备产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加大对变压器设备制造、陶瓷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企业的招商力度,强化骨干项目支撑,尽快形成集聚集群。

      3、循环经济。内黄县有着发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优势,一是全县从事再生资源行业的人员多,仅内黄本地就达15万人;二是内黄本地及其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再生资源回收基础,位于楚旺镇的大林线公路延绵十几公里都是从事收购、交易再生资源的商户,内黄本地年交易量达400多万吨,周边地区还有近400万吨的年交易量;三是内黄及周边地区再生资源类别较多,包括了废塑料(约200万吨)、废纸(约80万吨)、废金属(约120万吨)以及二手车及其他再生资源产品;四是内黄周边300公里半径内区域内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的循环经济园区。五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国家支持、扶持的产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等多个部委出台了扶持政策。

依托内黄丰富的再生资源量,紧跟国家产业规划,培育新兴产业,规划建设循经济产业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资源整合,促进我县再生资源行业经营管理提档升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建设,市场建设产生聚集效应,从而强力推动我县再生资源行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4、生态农业。内黄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加快传统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工作,规划了2万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园区统筹考虑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合理布局,集中摆放,以打造城市景观带、“城市绿肺”为目标,与新区相得益彰,相互支撑,是我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园区先后落户了中国内黄果蔬国际贸易城、樱花主体产业园、花卉博览园、高效农业太阳能等一批档次高、标准高、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精品农业项目,形成了集观光、采摘、展示、餐饮、旅游、娱乐等于一体的一二三产相融合,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规模。下一步将围绕规划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重点引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精品农业项目,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精品农业示范园、花卉博览园、绿色庄园、休闲度假村等,将3万亩高效农业生态园区打造成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

5、新区建设。 繁阳新区位于内黄县城北部,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是内黄县委、县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经济发展平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的重大举措,是村庄整合、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快“三化”进程的有益尝试。拟建设一个5万人以上的超大型新型农村社区繁阳社区,将周边乡镇的40个行政村整建制搬迁,可流转土地10万亩,节约土地1.5万亩,转移和吸纳周边人口10万人。

繁阳新区按照“时尚超前,区域领先,特色明显,园林宜居,公共产品充足,新区老区融合,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的原则,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综合经营城市。

目前,繁范阳新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完成了枣乡大道、颛顼大道、繁阳一路、二路、三路、四路六条主干道的绿化工作,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形象品位明显提升。

下一步将围绕城乡建设大提升,抓好果蔬贸易城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大对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高端写字楼、商贸流通、公益事业、三产服务业等方面的招商力度,构建城镇产业支撑体系和功能体系,全面加快新区建设步伐。

  6、老城改造。目前老城区建成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闲置规划用地约2400亩。下一步将围绕盘活土地资源,整理开发闲置用地,加大招商、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老城人居环境。加快老城区开发改造、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公益事业领域开放,力争引进一批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