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养老,郑州今年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将达100%

08.03.2023  11:16

到2023年,全市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的比例达到55%以上;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98%以上……

这是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郑州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点击链接查看原文)定下的目标。

到2023年郑州适老社会环境基本建立

根据《方案》,到2023年,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更加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日益提升,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宜居友好的适老社会环境基本建立。初步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先行先试的“郑州经验”,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体指标也已明确:到2023年,全市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的比例达到55%以上;培训资源转型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0%;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3%;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98%以上。

目标已定,如何实现?《方案》给出了时间表。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全面启动,制定方案;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全面推进,深入实施,2023年10月至2023年底阶段评估,总结推广。

此外,《方案》还明确了促进服务体系、体制机制、要素支持、业态模式、适老环境五个方面的创新为重点任务。

“三社联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服务体系。根据《方案》,2023年,郑州将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不断健全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到2023年,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并与公办养老机构在运营奖补和养老服务人才奖补上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到2023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此外,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并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到2023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5%以上,各县(市)均有1—2所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每个区县(市)至少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内部改扩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体制机制为养老事业建设提供保障。2023年,郑州将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用房、财税、融资、人才等支撑要素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发展,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普惠优质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培训资源转型发展养老。鼓励有条件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经过一定程序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

“互联网+”赋能养老业态模式创新

养老事业离不开要素支持、养老业态模式创新,适老环境的创设更是老人所需。

在促进要素支持创新方面,郑州要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和规划保障。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在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定前提下,积极支持各类组织、个人利用存量房屋和设施改造为养老场所设施。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开展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构建为老服务的人力资源队伍。

养老业态模式创新方面,郑州将培育发展养老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养老优势企业。发展“互联网+”健康养老。构建医疗服务集成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多学科协同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模式,加快远程诊疗体系建设,以智慧医疗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便捷化。到2023年,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80%的老年人完成入网登记。

此外,促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

适老环境建设方面,硬件上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做好新建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城乡老旧小区、老旧楼房、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人行天桥增加电梯,增加适老化城市家具,健全完善现有公厕无障碍设施。

此外,《方案》提出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并开展老年人居家社区探访,到2023年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失能老人社区帮助率、特困老年人探访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到2023年,每个区县(市)至少完成3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丰富老年教育文化体育活动。建设多样化老年大学,健全“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顶端新闻见习记者 张玉静)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