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养老可获补贴 郑州将建智慧养老平台

31.08.2019  09:02

郑州一养老机构为老人配餐

郑州陇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田育臣实习生雷萱琦文图

连日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连续关注了“郑州的养老服务如何进社区”这一民生话题。8月29日,中原区政府专门针对此事,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目前已暂停报道里的养老服务中心,而该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将进行重新选址。据了解,目前,郑州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了40%,引入了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进社区,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但最大的难点在于选址问题。除了在社区建养老中心,还有哪些较好的养老新模式?

中原区40%的社区建了养老中心,选址难是痛点

8月29日,郑州中原区西流湖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报道“郑州中原区一小区1楼、2楼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遭部分业主强烈反对”的新闻后,29日上午,中原区政府专门针对此事,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进行了商讨,目前暂停该养老服务中心,一楼二楼具体做什么用,还需进一步与居民沟通协商。

“社区前期的宣传、解释、沟通工作没做到位,才导致居民不理解。其实这是个好事。小区居民谁家没个老人?现在独生子女又多,养老压力很大,家门口就能养老,对居民是个好事。”中原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贾女士介绍,目前,中原区60岁以上老人达10万多人,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仅有30多家,占社区总数40%,这距2020年社区全覆盖的目标相差甚远。“依当前情况来看,2020年中原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只能达到50%。其中,最大痛点在于没地方建、选址难。”

“社区养老中心不像幼儿园可以单独规划,它依托社区办公用房。一般开发商预留的社区办公用房较分散,有些还设在小区内部。若它设在沿街门面或独立房子,可能对居民的影响会小点。”贾女士表示,在选址时,他们会优先选独立用房和沿街门面,实在没地儿,才考虑小区内的社区办公用房。

对于选址问题,郑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王中华称,之前,郑州市也下过相关文件,由于场地限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可以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相结合,“只有把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平台先搭建起来,先有这个平台,然后再想办法让它办得好起来,这样才能以此为平台,组建专业社区养老队伍,更好地为社区老年人服务。”

郑州支持社会办养老建设补贴涨3倍

王中华表示,近年来,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河南省、郑州市层面,各级政府均出台措施,加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倡导社区建“嵌入式养老院”,也就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去年8月,郑州市政府下发的《加快建设郑州健康养老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新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集中配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住宅区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到标准要求的,要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通过购买、置换、租赁、调剂等方式配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必须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以上;城市社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为鼓励养老服务进社区,郑州市也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该方案规定,对符合标准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0平方米以上市级财政补贴10万元,每增加100平方米补贴5万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除此以外,郑州市也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支持,对其奖补标准涨了3倍。”王中华说,根据该方案的政策要求,到2020年,社会办养老床位不低于新增床位的60%。而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新建、改造新增床位的,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别给予每张床位9000元、6000元的建设补贴。而在此之前,该补助标准分别为3000元和2000元。

王中华还提到,郑州市的社区养老主要采取“社区搭台,财政扶持,社会化经营、志愿者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主力军是社会养老机构。目前,郑州市已对外公开招标了19家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养老机构,各社区配建养老服务中心均可从中自由挑选。“目前,财政支持的只有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对于床位的补贴,还没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兑现。”不过,政府财政也通过发放老人爱心卡,助餐、助浴等形式,以及免费为其添置康复设备,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相应服务,以此方式回馈社会养老机构,也算是一种变相补贴。

社会办养老、中央厨房配餐将纳入智慧养老体系

王中华介绍,目前,郑州市60岁以上老人达138万,已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580个,覆盖率超过40%。“全市现在正建的有100家。但按照当前建设情况来看,2020年,郑州市的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只能达到一半。”

郑州二七区民政局居民服务科负责人白云翔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表示,二七区一共有140多个社区,只有56个社区建了养老服务中心。“剩下的社区,大部分都是没地儿建。”为了更好为辖区老人服务,人和路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建设一个中央厨房,该厨房依托二七区财政对老年人的补贴政策,每天为辖区老人提供配餐制度。“现在这种模式十分好,中央厨房配餐也扩展到京广路街道和长江路街道的一些社区。”

人和路街道办事处居民科科长孙敏介绍,该办事处利用王胡砦社区的一个500多平方米的区域,建了一个中央厨房,每天有专业厨师做好养老餐,根据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报送的餐数,每天上午11点向辖区10多个社区配送。而老人直接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餐。

“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每餐3元的政府补贴优惠,而其他群体按市场价支付。”孙敏说,该办事处一共配备了20多辆送餐车,除了该街道辖区,还为周边的社区配送。他们只负责中午的配餐,饭菜经过严格把关,并且每天都会对饭菜留样。

“中央厨房配餐制度,其实是一种对老人的助餐形式,与社区养老一起,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王中华说,下一步,他们将会建设一个智慧养老平台,将19家社会养老机构,包括配餐在内的养老服务纳入统一的数据库平台,从而实现对每个养老服务环节进行有效监管,进一步提升郑州市的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新模式:国外流行“搭伴”“同居”养老,国内一些城市补贴养老交通

据了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养老问题上,都在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养老模式。近些年,德国、美国等流行一种“搭伴”养老和“同居“养老的模式,受到人们的追捧。

在德国,老人选择与老人一块“同居”,居住在“同一间屋子里”,但平时他们各做各的饭,只有每周周末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有集体活动时则共同参与,要么到附近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另外,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和他一起住,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一会儿天、打扫房间、外出采购等等。而年轻人也很乐于接受这种“新型同居”的形式。

另外,在荷兰、日本等国家,一些养老机构也专门免费给年轻人提供住宿。但每天必须至少花1个小时陪老人散步,学习书法、绘画等。

而在国内,与年轻人“同居”的方式,一些城市也在摸索。例如,2018年初,杭州养老院“阳光家园”也面向全社会推出“月租300元,招募年轻租客”活动,让这种老少混住的养老院管理新模式,也有了中国版本。但具体运行情况如何,目前尚不知。

另外,山东省的青岛、济南等地也在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例如,政府拨付专款购买了养老专用车,交付几家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用,为接送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方便;同时,对于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车辆,经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按规定减免有关交通规费。

浙江的嘉善县启动了“颐养惠老”健康服务流动车项目,为低保、低保边缘户家庭中的空巢、孤寡、失能(智)、半失能(智)等困难老人,以及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60周岁以上的残疾老人,以及所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2000多名困难老年人及其他有上门服务需求的老年人,上门提供日常身体护理、精神慰藉、常见病上门就诊等居家养老服务,解决老人出门难、就医难问题。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