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六一劫”?六一,把节日还给孩子(图)

01.06.2014  12:14

  来自河北承德贫困山村的孩子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六一儿童节。本报通讯员 方艳梅 本报记者耿建扩摄

    原标题 六一节“六一劫”?六一,把节日还给孩子 图

   何为儿童节?就像花儿绽放,儿童节是儿童舒展天性的日子,最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妨碍他人就行。比如穿奇装异服到学校,过异想天开的一天;比如去郊外捕鱼捉蟹,支帐篷午睡等等。儿童节的守护神一定是父母和老师,因此,儿童节是父母和老师重返童年的日子,谁会拒绝如此幸福?——孙云晓

  戴红领巾、传唱儿童歌曲、参加游园会、看电影……记忆中一个个情景在六一节迸发出来。

  当成年人童心未泯,晒六一时,现实中孩子们的六一又是如何度过的?六一节是“六一劫”吗?六一如何设计,才能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把节日真正还给孩子?

   经典

   入队记忆在延续

  “孩子们,大槐树陪伴你们快一年了!在这棵浓密的大树下,你们和它分享了多少秘密?幸福?欢笑?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大槐树还将见证你们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光荣时刻!希望你们永远快乐!”当李红看到孩子班主任张滢在博客中写下这段话时,她意识到,六一来了。

  入队,是六一节的经典保留节目。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76岁的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李吉林的“红领巾情结”依然浓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敬着少先队礼,唱着队歌,这是她在自己70多岁的时候,纪念童年的方式。

  “我们对少先队的感情是很深刻的,还记得我15岁离队的时候,万分不舍,而且我们初中毕业的毕业证上的照片都还佩戴着红领巾。”李吉林兴趣盎然地告诉记者。提起六一儿童节,她最难忘的是和同学们一起到江边看日出。

  回忆起六一儿童节的变迁,李吉林说:“以前的六一都是庆祝活动,比较简单和传统,就是联欢会或者请先进人物作报告,而现在的设计,是从孩子需求出发的。

  延续中有新意,仪式感中有敬意。

  “在入队仪式上,有家长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当年入队时佩戴的红领巾,给自己的孩子戴上,这就是少先队精神的传承,这样的仪式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孩子们长大了,能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帮同学打扫卫生,把弟子规中所背的内容践行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北京史家小学教师张滢欣慰地说。从5月份的入队教育到正式完成入队仪式,她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入队仪式是孩子们很期待的,也是他们进入小学后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现在他们才上一年级,没有更多的认识,不能够完全明白少先队的含义,但等他们长大一点后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从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到内容都要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宣传,要使六一回到儿童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六一才有意义。”张滢说。

  美好的瞬间被张滢一一摄录下来,放在班级的微信里。

  看着长大的孩子,家长们激动不已。

  “我怎么看着看着眼睛湿润了。神圣、激动、感恩、感动……

  “这种仪式感,这种美好校园生活的记忆应该是孩子们所拥有的。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