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董事长公开道歉了!河南这家企业发生了啥

27.03.2018  21:01

忒稀奇!因收购河南利华制药未实现业绩承诺,母公司董事长公开道歉。与此同时,这则道歉公告也引出了利华制药被上市公司收购的过往。

由于3年前全资收购的河南制药公司没有实现承诺业绩,2017年3月25日,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溢多利)发布了其董事长、总裁陈少美相关的说明及道歉公告。

公告称,作为溢多利的董事长、总裁,陈少美对利华制药2017年业绩未达盈利预测目标深感遗憾,并向广大投资者诚恳致歉。

一则道歉,引出了一家河南制药企业被上市公司收购的过往。

补偿1212万元 业绩承诺人已履约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华制药)2017年度实现扣除非净利润金额为2387.74万元,完成盈利预测数的66.33%,未实现业绩承诺。

承诺人刘喜荣按照《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之约定向溢多利以现金形式补偿1212.26万元,已于2018年3月21日将补偿款汇入溢多利指定的账户中。

溢多利解释称,近年来,随着甾体激素生产技术的更替,新的经营者抓住时机进入行业,市场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销售价格持续下滑,产品的毛利率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虽然利华制药管理层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及时更新技术,努力降低各项可控成本,但受上述市场变化原因影响,利华制药2017年度盈利预测未能实现。

陈少美表示,后续(溢多利)公司将加强对利华制药的管控,督促其落实各项经营举措,力争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全体股东。

刘喜荣并非利华制药的原股东,而是溢多利控股子公司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合新)法人。

在目前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中,绝大部分的被并购企业业绩承诺人都是原股东,为何刘喜荣会成为利华制药业绩承诺人?

资料显示,利华制药主要为甾体激素中间体及甾体药物的生产和销售,新合新主营业务也是甾体激素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

利华制药的原股东去哪了?

遇上市公司收购 利华制药原股东全身而退

时间要回到2015年,这年8月5日,溢多利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以现金方式实施重大资产购买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该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利华制药100%股权。

根据北京华信众合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15年5月31日,利华制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3.06亿元,利华制药合并报表净资产账面值为2.08亿元,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为47.26%,与该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一致。

经双方协商确定,本次交易利华制药100%股权作价3.03亿元,比评估值低了0.03亿元,几乎是按照评估价交易。

2015年9月28日,利华制药股权过户完成,成为溢多利的全资子公司。

只是与很多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标的公司原实际控制人需要承诺未来几年净利润不同,这项全部现金支付的收购,利华制药原股东没有做经营业绩承诺,也自然就不存在后期的业绩补偿或对赌约定,只是被要求应协助溢多利或溢多利委派的负责人做好生产、经营的过渡工作。

根据最近几年资本市场的实践,大部分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过程中,一般都会要求原股东继续经营企业,并对上市公司做出相应的业绩承诺,如果无法实现业绩承诺,就必须原股东自己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偿。

在此次收购中,利华制药原股东几乎是标准的全身而退。

先控股新合新 俩子公司合用一个负责人

新收购的全资子公司肯定会安排合适的管理方,或安排自己公司的高层去进行实际控制,或聘任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履行管理。

在《议案》中,溢多利将利华制药的后续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交给正在收购其70%股权的医药公司。

溢多利与当时新合新实际控制人刘喜荣协商,刘喜荣愿意负责利华制药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拓展。

议案》发布7天前的2015年7月28日,溢多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向刘喜荣等6名交易对手方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新合新70%的股权。疑似溢多利对两起并购及后续经营早有安排。

根据溢多利与刘喜荣签订的合作协议,利华制药若在盈利承诺期内实现累计净利润低于承诺,则刘喜荣应根据约定对溢多利进行补偿;若超过,溢多利也将根据约定向刘喜荣进行奖励。

双方协议,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刘喜荣承诺的净利润分别为不低于3000万元、3600万元和4320万元。双方同时约定,刘喜荣对目标公司的补偿为逐年补偿。

溢多利应在盈利承诺期内相关《专项审核报告》出具后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刘喜荣其应补偿的现金金额。

刘喜荣则应在收到溢多利书面通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相应现金补偿支付至溢多利指定的银行账户。

附:公告全文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