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五家保险公司统一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

13.07.2016  15:42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但如何管好用好农田灌排工程“最后一公里”是个大难题。记者近日从河南省水利厅获悉,未来在灾害事故发生时,河南五家保险公司将统一出具保单,按实际损失金额给予补偿,以保证农田水利设备设施继续正常使用。 

      据河南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马荣立介绍,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约达几千万处,管控难度很大。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河南省水利厅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选择兰考县、西平县、新郑市、济源市作为试点,结合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实际,提出“平时有人管、旱时有人浇、毁了有人修、丢了有人赔”的目标,通过保险服务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日前试点之一的兰考县率先签署农田水利设施保险战略框架协议。 

      据悉,太平洋财险河南分公司、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保险公司成立了共保体,统一出具保单,统一处理赔案,共担市场风险,履行社会责任。

      保险险种共三种:财产综合险,对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设施损坏进行赔偿;盗抢险,对设备丢失进行赔偿;机器损坏险,对使用中的设备因电气原因造成的损坏进行赔偿。保险范围涵盖:机电井、小型塘坝、小型泵站等水源工程,渠道、管道等渠系工程,喷灌、微灌设施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生产、承担排涝功能的农村河道等其他工程。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后,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权责不明、重建轻管的现象,有效管护难题亟待破解。”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魏振峰介绍,此次为河南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政策的推出,将有效降低农田水利设施风险损失,稳定农民收入,保障河南粮食生产安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后,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权责不明、重建轻管的现象,有效管护难题亟待破解。”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魏振峰介绍,此次为河南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政策的推出,将有效降低农田水利设施风险损失,稳定农民收入,保障河南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