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实施两年 河南两会代表:接待费降了一半左右

28.01.2015  17:19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赵强郑筱倩自2012年12月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各项禁令和规定让不少领导干部、公务员感叹“官不好当了”。在这两年的省两会上,会风、文风的转变也扑面而来。“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代表们又有哪些体会呢?听听他们细说自己的身边事。

  “没什么应酬,也没必要应酬了”

  ——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

  1月26日上午,参加省两会的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一个人来驻地报到,没有秘书、随从。办完报到手续后,他来到驻地的超市买生活用品。

  “现在两会风气越来越好了,你看,这些小东西都是自己买,自己买了就不会浪费,用着也更方便一些。”吉炳伟边说边让河南商报记者看自己刚买的东西,两个小塑料手提袋装得满满的。

  吉炳伟说,两会是每年最重要的会议,老百姓都在看两会,两会风气好了,能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在吉炳伟看来,两会风气之变是如今整个社会风气变化的缩影,自中央实施“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以来,党员干部的变化显而易见。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867起,组织处理6377人,党政纪处分2699人。

  “现在风气大大好转了,但还要继续坚持。”他说,目前,奢侈浪费、大吃大喝这些群众比较反感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节俭之风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大家都感觉中央反‘四风’反得好。”

  “现在基本没什么应酬,也没必要应酬了,这样才能有时间、有精力研究工作,我感到这是很有好处的。”吉炳伟说。

  “工作、办事都回归淳朴状态”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

  “反‘四风’真是深得民心,从上到下,大家都举双手赞成。”省人大代表石聚彬说,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他的最大感受是,无论工作还是办事都回归淳朴状态。

  今年元旦前夕,税务、工商、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暗访小分队”晚间突查郑州市一些高档宾馆、饭店会所,次日来个“回马枪”,共查出1笔疑似公款消费和8笔疑似公款吃喝的发票记录,发现8辆公车涉嫌违纪。

  石聚彬说,现在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奢靡享乐之风成为严查的重点,一方面有警钟时常在耳边敲响,另一方面大家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工作。

  一些企业界代表对河南商报记者称,“八项规定”出台后,个别官员生怕犯错误,出现了消极怠工、“为官不为”的新情况。石聚彬说,一项政策出台后,需要过渡期,政府部门转变观念总要有一个时间,这不影响“八项规定”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他举例说,就像银行一样,以前贷款都是企业找到银行“求爷爷告奶奶”,现在很多银行上门主动提供服务。

  “我们的接待费下降一半左右”

  ——洛阳市气象局副局长白凌霞

  省人大代表白凌霞主管单位财务,说到“八项规定”给她带来的感受,首先是“省太多钱了”。

  洛阳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不管是外地的兄弟单位,还是上级主管部门,以往来洛阳考察调研后,经常会“顺道”旅游。白凌霞说,“以前我们在接待经费这块儿压力很大,‘八项规定’实行后,我们的接待费下降一半左右。”

  白凌霞说:“现在他们知道你很为难,私事就不去了,公事会主动提出按照规定的标准接待。现在吃饭的次数少了,标准也降低了。”

  白凌霞给“八项规定”点个大大的“赞”,另外一层原因是,新风气让领导干部的身体也比以前好了。“现在我们一有时间,就把精力放在工作和锻炼身体上。”白凌霞说,现在吃饭20分钟就搞定了,吃完去锻炼身体,有的同事血脂稠都好了。

  “都是小事,但特别让我感动”

  ——开封市祁湾建筑公司董事长李玉坤

  当被问到“八项规定”对自己有何影响时,来自开封的省人大代表李玉坤说,他最直接的体会就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增强了。

  李玉坤说,以前他们如果下午去市行政服务大厅办事,要很早过去,因为工作人员经常“晚到早退”,有时还有人无故缺岗,找不到人办事。

  这两年,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式的通报,曝光程度、处理力度堪称严厉。

  为了始终保持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省纪委要求,各地市纪委每两个月至少通报一次。

  “现在,不到下班时间没人敢走,出勤率很高。”李玉坤说。

  还有几个细节让李玉坤感受颇深:以前去一些机关办事,门口的保安都盛气凌人,如今是笑脸相迎。有的单位还设了专门引导办事群众的“导办”,看到老人来了,主动上前搀扶。以前到一些窗口单位,渴了也没口水喝,现在很多部门设置有饮水机,有的还有工作人员主动倒热水……

  “别看这都是小事,但真的特别让我感动。”李玉坤说,只有小事才能反映出作风的转变和“八项规定”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