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让中原更加出彩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摘要

06.01.2015  09:48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我省成功实践,完善提升发展战略,引领和鼓舞全省上下沿着正确方向奋力拼搏、乘势前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省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

  战略纲要的制定,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使命担当,是立足我省实践基础、沿着正确方向乘势前进的客观要求,是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好战略机遇期的迫切需要。纲要的制定,以现代化的思维和方式谋划推动各项工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确定总坐标和路线图。

  为贯彻落实战略纲要精神,本报特在今日推出战略纲要摘要。

   1战略目标

  基本思路

  围绕走好两不牺牲、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子,遵循规律、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成功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加快构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坚持以开放改革“一举求多效”、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以优化环境“一优带百通”,用大枢纽带动大物流、用大物流带动产业群、用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用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初步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基本思路。

  历史方位

  我省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化,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

  新起点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光明前景,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我省发展面临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现代化建设外部环境总体向好、机遇大于挑战。

  要准确把握我省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新常态、把握大势,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为,引领新常态、主动作为,以现代化的思维和方式谋划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率接近60%、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省水平全面提升;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开发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部分领域和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形成“”字形快速铁路网,实现快速铁路通达全部省辖市,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内一流、与世界同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基本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和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支点。建成一批物质装备条件、科学技术应用、生产经营形式达到现代化水平的高标准粮田,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40年左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

   2战略方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坐标。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坐标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兴省根本,不能有丝毫动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切实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受益者。

  -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握科学思想方法

  自觉把握和遵循规律,把干事创业热情与求真务实精神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力避邪路,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3战略布局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河南具体化,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两项建设”。

  打造四个河南

  富强河南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创新体系、市场体系,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人民生活富足的经济强省。

  平安河南

  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法治和德治为基本途径,以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制度建设为基本保障,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文明河南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突出抓好道德建设、法治建设、诚信建设、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升中原文化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成为文化软实力强、文明素质高的文化强省。

  美丽河南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推进两项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推进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探索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正确处理五个方面关系

  -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快发展经济,同步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

  -要正确处理富民与强省的关系,坚持富民优先、强省为要,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

  -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既着眼于破解当前突出难题,又着眼于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战略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化同步科学发展,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最突出的任务,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最大限度释放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巨大能量,以信息化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实现我省战略目标,必须立足省情,聚焦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着力推动“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夯实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三大战略规划

  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内涵式增长,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解决自身的吃饭和发展基础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速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增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核心腹地,在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探索以航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构建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联合、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物流、投资、贸易、监管便利化,建设陆空高效衔接的国际物流中心、引领带动全省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和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打造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

  一个载体

  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支撑带动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建设

  四个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现代农业大省

  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和就学牵动,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常住人口居住条件,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未落户的农民工提供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构建以快速铁路为支撑的“半小时”和“1小时”交通圈,打造“”字形发展轴带,聚焦发展提升省域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乡镇区域中心小城市(中心镇)四级节点,推动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放射状、“葫芦串”、集群型、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

  -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重点领域创新-丰富完善创新载体平台

  -推进开放式创新 -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建设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完善提升商品市场-培育壮大新兴交易市场-营造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六大基础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加强现代交通系统建设-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强水利支持系统建设

  -加强能源支撑系统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强省建设

   5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科学谋划、精心运作,抓好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激发活力、增创优势、优化环境、凝聚力量。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强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发挥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作用,提升郑州、洛阳主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密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联系,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能源资源、经贸产业和人文交流合作,形成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协调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及时抓好中央出台的重点改革事项跟进落实。立足河南实际,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握职责权限和实践条件,与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结合起来,与改进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结合起来,明确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三个自信”。加强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强化阵地意识,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加强网络管理。围绕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升中原文化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双安

  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基本目标

  双治

  以法治和德治为基本途径

  双基

  以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制度建设为基本保障

  完善四项基础制度

  -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矛盾调解化解机制

  -基层便民服务机制 -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

   6战略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关键是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强化政治功能与强化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推动作风建设

  常态化

  必须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深入持久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风养成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宗旨意识教育,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开展廉洁自律教育,科学合理配置权力,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坚决清除腐败分子。

  策划河南日报编委会

  统筹 张建 赵铁军 王亚明

  编辑 庞向辉 张学文 刘哲 李兵 郭津

  孙勇 王华岗 丁新伟 梁栋 刘晓波

  美编 刘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