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风建设一刻不松半步不退
2017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始终把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纠正“四风”作为重要工作,紧紧抓住各级党组织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明确制度规矩“边界线”,用好监督检查“撒手锏”,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越擦越亮。
监督问责保持高压态势
“中央纪委推出的《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我看了很多遍,既暖心又振奋,要为党中央的好措施点赞!”郑州居民王先生赞叹地说:“5年前怎么也不会想到,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文山会海这些老大难,竟然被600多字的规定给管住了!依我看,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群众普遍称赞的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尽责担当。过去的一年,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手、不知止的,一律从严查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和现象,重要节点重点查,日常检查常态查,全省交叉推磨查,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对执纪审查对象的“四风”问题优先查处,同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让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胆敢触碰者必须付出代价,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据统计,2017年,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36起,处理2572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2149人。“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接受群众的‘阅卷’和‘评分’。”省纪委党风政纪监督室相关工作人员说。
通报曝光提醒震慑常在
2017年中秋节前夕,省纪委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再一次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引起震动。“有的单位借培训之机公费旅游,有的开器材费发票垫资接待费,有的违规用公款购买高档烟酒……”人们注意到,被问责的,都是党员领导干部。
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如今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的重要措施。也曾有干部提出,“组织给的处分我都接受,能不能不通报批评了?这样太丢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回答坚定且明确,“不搞不教而诛,警钟必须常鸣!就是要让全省党员干部从一个个典型问题中照照镜子、吸取教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去年,省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34起39人,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通报曝光问题1325起1987人,通报对象涵盖了地厅级、县处级、乡科级党员干部。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问责力度,突出“一案双查”,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严肃追责,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驰而不息风气向上向善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对突出问题的全面清扫,也是对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更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整风。党的十九大前夕,省纪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卷土重来。十九大期间,全省没有发生“四风”问题舆情反映,没有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向中央纪委的两个“零报告”。
全年度查处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总量,是一个地区作风建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我省从2014年查处的4409起,到2017年的1836起,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数字的大幅度减少,更是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向上向善的深刻转变。
在存量减少的同时,更令人欣慰的是,违纪违规问题增量也呈现出“断崖式”下降——在全年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在当年即受到查处的占比,由2013年的65.9%,下降到2017年的23.4%。一系列数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的转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巩固成果。2017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五周年之际,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的办法》,与实施办法配套的相关制度也将陆续修订并执行,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逐渐扎紧筑牢。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把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纠正“四风”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坚持中深化,在巩固中拓展,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紧盯“四风”问题的新表现新变种,保持正风肃纪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氛围不淡,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园园 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