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大棋局

14.12.2015  11:58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 钢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12月10日至11日在柏林隆重举行。今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大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项倡议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赞赏,并在欧美引起反响,被认为是中国为解决全球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所贡献的新思路、新理念。在此次研讨会上,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2015年2月他发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改变人类命运的大棋局   刘振亚在谈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时说,人类利用化石能源已有两个半世纪,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和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危机,如不能及时解决危机,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刘振亚认为,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摆脱化石能源依赖,走清洁发展道路。全球清洁能源潜力巨大,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清洁能源的开发也受自然环境、气候、不稳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中国为例,水电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风电主要在“三北”地区,优质太阳能资源在西北地区,而主要的电力用户在东部地区。要实现远距离、高效率电力输送,必须利用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从功能和作用看,全球能源互联网还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刘振亚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意义绝不亚于全球信息互联网,后者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而前者相当于人的血管系统。有了全球能源互联网,能源、气候、环境,甚至为争夺能源的国与国之间纷争等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大棋局序幕已经拉开   刘振亚指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并非中国独家意愿,其实许多国家已在区域内开始行动。欧洲清洁能源发展起步早、开发规模大,目前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超过1.4亿千瓦和9000万千瓦。今年2月,欧盟提出进一步加强跨国电网互联,到2020年欧洲各国跨国输电能力不低于本国发电装机的10%,这一目标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方向是一致的。世界大电网互联加快推进,已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互联计划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运“三交四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计划建造的特高压±1100千伏直流输电距离可以达到5000公里,输送容量可达1200万千瓦。刘振亚介绍说,中国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内互联,第二步洲内互联,第三步洲际互联,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联网,届时,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到本世纪末争取实现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实现目标还需形成共识   刘振亚谈到,如果到2050年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整个能源都能在全球优化配置,尤其是北极丰富的风力资源和赤道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他极力推崇开发“一极一道”。刘振亚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很大投资,但也蕴藏很大的商机,有差价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意愿投资。他算了一笔账,一条±800千瓦直流输电线路一年可输送6亿多度电,假设每度电差价6分,就可以省出36亿元,一个工程投资200多亿,去掉成本等因素外,8至10年就能回收投资,效益很好。  刘振亚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技术、资金上都不是大问题,关键还是各国决策者的认识和政治意愿。环境和空气严重污染后修复是很难的,例如北京的雾霾问题,试想不依靠能源替代还有什么路好走。有些事情不逼到份上很难做决定,但最好不要有这种磨难。他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肯定还有困难和挑战,例如安全性和标准化问题。就像信息互联网一样,有黑客,有网络欺诈,但毕竟利大于弊,而且技术还可以不断完善。他相信,未来“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能源”,人类生活在干干净净、亮亮堂堂“地球村”的愿景一定能实现。(科技日报12月11日柏林电)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