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郑州举行

15.09.2015  11:34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时节,中国豫剧界迎来了一次振奋人心的盛会。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于2015年9月14日至1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举行。来自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134名豫剧院团长和文化主管单位的领导、艺术家等齐聚中原,共商豫剧发展大计。

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吴长忠,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政协原秘书长张秉义,河南省文化厅原巡视员董文建,河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李新中,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张剑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肖建中,河南豫剧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树建,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等与会,李霞主持会议。

濮存昕在会上的讲话中称赞河南豫剧院“主动将全国属于本剧种的领军人物召集在一起开行业会,谈意见、诉心声,这一步走在了全国前面。”他向坚守豫剧的戏曲人表示致敬。他称在文化娱乐多元化的今天,如此多的豫剧人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护老观众、开发新观众,使豫剧成为全国观众最多、剧团数量最多的地方剧种,用对戏曲的热爱完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为戏剧人的我对他们充满敬意。”濮存昕郑重地说。

杨丽萍在会上致辞,她历数了新世纪以来河南豫剧艺术的发展成果,赞扬豫剧是河南鲜明的文化符号,并已成为民族艺术走向世界的亮丽文化名片。更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杨丽萍称目前虽然存在着不同程度制约豫剧艺术传承发展的种种困难,但她对豫剧艺术的发展充满希望。“可喜的是,最近中央连续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为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戏曲艺术的春天正阔步向我们走来。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紧跟时代潮流,担当时代责任,破解工作难题,推动豫剧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传承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召开本次工作交流会的初衷。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艺术家和豫剧界同仁,畅所欲言,深入沟通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为豫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谋划一条新路。

杨丽萍还介绍说本届大会还将成立“全国豫剧院团联谊会”,目的是为全国豫剧院团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创新发展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大家紧密地联系起来,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促进豫剧艺术资源共享和人力资源共享,为豫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河南是豫剧艺术的娘家,河南豫剧院是全国豫剧表演院团的娘家。河南豫剧院要加强与兄弟院团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互助互学,共同推动豫剧艺术取得新的进步。

当晚,以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为班底组织的艺术家们进行了豫剧名家名段折子戏专场汇报演出,并和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合作,以“盛世豫剧•豫剧一家亲”为主线,在河南艺术中心录播演出。

据悉,9月15日下午,会议将组织全体豫剧院团长和文化管理人员到巩义“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故居和登封“现代戏之父”杨兰春墓拜褐,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戏比天大”的精神,自觉担当传承和发展豫剧的重任。

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是一次豫剧的盛会,是一次全国豫剧管理层的重要联谊活动。院团长是艺术团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院团建设的核心人物和中坚力量。我们通过此次交流联谊活动,架起了一座联络全国豫剧院团的桥梁和平台,加强了全国豫剧院团之间的联系和院团管理经验的交流,促进省内与省外、国有与民营、演出与研讨、工作与联谊等的融合,增强豫剧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达到加强联谊、增进交流、扩大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强全国豫剧院团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实现豫剧交流在形式、规模、内容、层次上的新突破。本次活动必将加强豫剧院团的联谊,促进豫剧的繁荣发展,在豫剧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李树建在讲话中说。

豫剧是我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经过长期的传播,流传甚广。现全国仍有161个豫剧专业艺术团体。河南是豫剧的发祥地,曾先后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了三届中国豫剧节,吸引了新疆、四川、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安徽、江苏和台湾等十几个省市(区)的豫剧院团积极参与。通过各院团在三届中国豫剧节上的展示,我们既看到了他们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也感受到了豫剧这个大剧种在异地他乡生存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此同时也发现豫剧院团的数量在逐年锐减,豫剧传统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偏离主体等不容乐观的问题。豫剧是首批被国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豫剧的生存现状亟待改善,对豫剧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关链接:

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昨日举行一下子来了 134位剧团负责人、艺术家

全国豫剧人回“娘家”!

9月14日上午9时许,郑州黄河迎宾馆会议中心门口,名家云集。王惠、贾文龙等河南豫剧代表人物和来自国内诸多省份的豫剧院团负责人、艺术家们齐聚一堂,互相打着招呼,亲切地聊着往事。

新疆石河子豫剧团演员耿海棠和河南朋友热情打着招呼。今年6月,河南文化援疆,豫剧三团把《朝阳沟》、《全家福》等剧目带到了石河子市,河南豫剧演员和石河子豫剧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能来到郑州参加“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耿海棠非常激动:“全国豫剧人这次是回到了‘娘家’!

这次的“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和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来自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河南等地134位豫剧院团负责人、艺术家齐聚中原,共商豫剧发展。

豫剧300年历史上头一遭

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7月29日,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召开;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国豫剧院团聚会中原的这次盛会,正是对中央鼓励文艺大发展的积极响应。

作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起源于河南,流行于全国。按照划分,跨越三个省市(区)的地方戏可以称之为全国性剧种,豫剧是当之无愧的。

在人们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河南人始终保持了一份对传统豫剧的热爱,而豫剧在其发源地的繁荣独树一帜:上个世纪90年代,豫剧受邀至美、德、意、英等国公演,登上了国际舞台;海峡两岸的豫剧交流由单向交流进入双向交流;电视栏目《梨园春》以擂台赛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豫剧影响力。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首次从全国招收24名学生,组成豫剧本科班,豫剧首次成为大学的一门专业;2010年9月18日,“亚洲豫剧论坛”成为豫剧发展史上第一次跨国举办的豫剧论坛……

豫剧在新时代展现着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全国豫剧院团数量锐减,豫剧观众老龄化,青年演员匮乏……面临相同的问题,应对共同的挑战,全国的豫剧院团走到了一起。

如此高规格的盛会在豫剧300年历史上是头一遭。据悉,豫剧目前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有161个豫剧院团,1000多个民营剧团,号称十万大军。

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是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上任后第一次外出参加的大型活动。作为中国剧协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濮存昕说这次盛会正逢其时:“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发出了文艺大发展的号召。习总书记挥了手,我们怎么办?得有人举手,有人响应。那么现在河南就率先第一个举了手。一挥手,一举手,两只手一碰撞,就是拍巴掌,就拍出了响动,对于全国戏剧界,对于其他行当,都是一个积极的推进,一个促进的力量!

缺演员、缺好剧目、缺钱,这是豫剧团的困难

豫剧,源于中原,但它不仅仅属于河南,更属于全国的戏迷,属于全世界的戏迷。

在新兴娱乐方式和生活多元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戏剧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在消亡。从新疆到山东,从山东到湖北,豫剧院团在多元文化和本土剧种的前后夹击中,凭借一份对于豫剧文化的热爱,在基层、在边疆坚持演出,坚守着豫剧的传承与发展。

这次“回娘家”,他们最迫切的是希望能寻求豫剧大省河南的支持,共同寻找豫剧继续唱响全国的办法。

成立于1956年的老河口市豫剧团不仅在襄阳市,在湖北省都很有名气,但几十年来,他们的生存条件异常艰苦。“你相信吗?两年前,我们团的工资是人均800多元。”老河口市豫剧团团长王新民叹了口气

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排演了《窦娥冤》、《三请樊梨花》等剧目,“当地豫剧群众基础非常好,老百姓都爱看”。去年,他们剧团排了一台小戏《看孙孙》,在湖北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和个人表演双项大奖,“现在我们工资也涨到2000多元,真是一台小戏救活了一个剧团”。

在艰难中生存,是很多豫剧团的真实写照,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困难: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年轻演员太少,我们就来河南招一些,但比较头疼的还是资金问题,很多剧目都是剧团自筹资金才上马的。”四川省豫剧团党委书记张继汇说。

缺演员,缺好剧目,缺钱。”新疆石河子豫剧团团长陈文忠说,“不仅演员面临新老交替,观众也面临新老交替,我们要留住老观众,还得想办法发展新观众,这都是挑战。

在外地剧团眼中,河南是让他们羡慕的,这里有政府的支持,有高水平的剧团,有一台台精品剧目,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研讨会上,外地剧团不约而同地提出,此行不仅仅是希望能学习到河南本土豫剧的先进经验,更希望得到河南剧团的帮助。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的眼光无疑更加长远:“你们来河南演出,我们到你们那儿演出,这不仅仅是剧团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更多的观众,观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才是我们的根!我知道外地剧团缺乏人才,河南豫剧院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只要你们需要,我们一定大力支持,全力支持,永远支持!

面对日益萎缩的戏曲市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濮存昕说:“我们既要让演员有尊严地演出,能买得起车,买得起房,也要让观众能走进剧场,来消费来看演出。哪怕只让观众掏一元钱,也是对市场的一种对接和培养。目前演出的成本和观众的消费水平显然是有矛盾的,这就需要政府、业内人士来共同探讨,如何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培育市场。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这次交流会可以说吹响了全国豫剧发展的一次集结号,希望大伙一起努力加油,让中国的豫剧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