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位教师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0.12.2014  14:39

                近日,中国科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了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授予962名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校粮油食品学院刘玉兰教授由河南省科协推荐、郑学玲教授由中国粮油学会推荐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科协面向全国各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设立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根据《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的规定,获奖者均经过推荐单位评选推荐、公众投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产生。                                 

 

      刘玉兰教授现担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秘书长、全国粮标委油脂标准组副组长、国家粮食局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评审员,是4个核心期刊编委。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学术著作14部,发表科技论文8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主持大型油脂工程项目设计50项。多年来坚持到油料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举行油脂生产技术培训20多次,培训技术人员500多人。研发成果在上百家油脂企业推广应用,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工作者、河南省首届百名巾帼科技带头人、省三八红旗手、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民盟盟员、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郑学玲教授主要从事谷物化学与加工品质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南省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团队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代面粉工业》杂志编委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编写著作5部,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并将研发的小麦淀粉与谷朊粉分离技术、青稞葡聚糖干法和湿法富集技术、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在多家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和生产推广,同时为多家面粉企业的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担任技术指导。(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