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全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开展

01.09.2016  11:03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是国家助学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洛阳市从2013年启动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3-2015年三年累计办理生源地贷款合同22054份,贷款金额17027.15万元。2016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截至8月,全市已办理贷款学生20693人,贷款金额16559.15万元。洛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本着“应贷尽贷、服务群众、诚信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全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开展。      一、加强领导,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工作机构      整合教育资源,将各县(市、区)教育局勤工俭学管理中心更名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目前,洛阳市共有14个县(市、区)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学生资助工作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覆盖。      二、全面宣传,努力实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家喻户晓      首先是通过召开市、县(市、区)两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会议以及学校校长、班主任会议、主题班会等形式,全面部署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及各高中学校,分级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工作。      其次是统一组织各县(市、区)资助中心对辖区高中学校张贴《全国学生资助中心致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公开信》及资助宣传海报,宣传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切实做到校校有海报、班班有流程、人人懂政策。      再次是在贷款受理月期间,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公布最新贷款政策、办理机构电话、地点等信息,努力实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家喻户晓。      同时,在做好助学贷款的基本政策、操作流程等内容宣传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家长对助学贷款认识及观念层面的宣传,消除“一个误区”,实现“一个目标”,即“贷款丢人的误区和应贷尽贷的目标”。      然后是把助学贷款作为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的工作内容,注重加强面向往届在校大学生、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大众多个层面的宣传,让助学贷款政策不仅惠及到困难学生及家庭,更让助学贷款政策惠及到全市民众。      最后是开展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诚信教育报告会、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方式,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倡导学生树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道德理念,加强学生在申请贷款之初就牢固树立诚信贷款的意识,将诚信意识教育贯穿始终,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二、规范运行,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      首先是开展高中预申请工作。为提高贷款资格认定的准确性和办理效率,积极组织各普通高中户籍地与就学地相同且高三年级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贷款预申请,开展贷款资格预认定工作,并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传送至开发银行预申请系统,以减少学生奔波,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其次是组织参加业务培训,同时建立工作周报制度。再次是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在校大学生和新生贷款申请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错峰办理。办理助学贷款期间,安排专人和聘请志愿者加强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学生及家长的组织,采取发号排序方式,科学预测,精心组织,有序进行,防止拥挤、长久等待和突发事件现象发生。贷款集中办理期间,对贷款情况实时监测,特别是对媒体报道涉及家庭困难大学生上学的情况,积极联系,快速处理,妥善解决,并逐级上报。最后是为办理贷款学生的学生建立专用QQ群,建立与受贷学生的联系,为贷后管理提供条件。      四、倾情服务,为贷款学生创设优质氛围提供周到服务      实行首问负责制。设立咨询台,对待群众咨询、群众来访实行首问负责制,一包到底,不推诿,不扯皮。对前来办理贷款的学生及家长做到“三声、三清”,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咨询一次讲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杜绝“五个不准”行为。不准说“我不知道”,必须在岗在行,熟悉业务;不准说“不归我管”,必须首问负责;不准说“今天不办了”,必须当日办理,全天候服务;不准不作为,必须吃透政策。不准慢作为,影响工作效率,延误服务事项的办理。同时,配备专用电脑,为学生现场办理贷款申请手续,免费为学生打印、复印材料。      (洛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