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豫剧、年画、木活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辑 这个郑州音乐人想把音乐做哩“中”

15.05.2019  09:23

陈朋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程贺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专辑封面上灶王爷弹着吉他,民谣歌曲中能听到河南人熟悉的豫剧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歌词本及专辑封底文字全部采用木活字印刷……这样的音乐你觉得中不中?

最近一段时间,郑州音乐人陈朋的新专辑《五味杂陈》,凭借浓郁的中原风,受到不少网友喜爱。5月14日,陈朋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专访,讲述他的音乐态度和对中原文化的情感。

对于陈朋的音乐,许多郑州人并不陌生,代表作有中国风歌曲《月老》、乡土民谣三部曲《奶奶》《童戏》《故乡的河》、都市民谣《郑州爱情故事》、上合会议迎宾曲《郑州欢迎你》等。

希望传统和现代碰撞出趣味性

音乐的创作灵感来自陈朋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在他的印象中,最有生活味的地方是厨房,小时候家里的厨房都会供奉着灶王爷,因此新专辑《五味杂陈》的封面以民俗神话人物“灶王”为形象主体。采用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由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民俗学者袁升科主笔设计画稿,由朱仙镇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陈学华执刀刻版印制。

人物服饰选用的是宋朝服饰风格,有趣的是头戴红花,手里还抱着吉他、贝斯、键盘等现代乐器。这是陈朋的特别设计,“男子头上戴花是宋朝独有的,这也是一种文化性的表达,抱吉他是希望传统和现代碰撞出趣味性”。歌词本及专辑封底文字则采用木活字字体,由福建省宁化县润宁木活字非遗传承人带领其团队进行排版、印刷。

“非遗更多的是在做传统的表达,我理解的现代艺术关键在于表达而不在于技术。”陈朋希望音乐专辑也是艺术品,本身能够引起一些人文思考。

歌曲《童戏》是陈朋对童年和戏曲的一些回忆。他打小是奶奶带大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奶奶一起逛庙会看戏。后台是什么样的?脸谱是怎么画的?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和探索对陈朋是一种戏剧启蒙,京味歌曲、黄梅戏元素歌曲的出现让陈朋眼前一亮,“河南也有灿烂的戏曲文化,为什么不能融入进来呢?”

“《童戏》的前两句旋律是豫剧《花木兰》的原调,因为‘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更有代表性。”陈朋的歌不仅有戏曲元素,河南方言也融入到歌词中,“咋画哩、真哩假哩……”唱起来家乡味十足。

从印有戏曲脸谱的吉他背带、刺绣祥云黑布鞋,都能感受到陈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专辑歌词本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句话:

“这张专辑,他想做哩‘中’。”陈朋最先想做“中”或“土”的概念专辑,后来觉得“中”涵盖的范围更大,有中原、中国的文化,也有河南的特色。

地方性的作品要有地方的典型元素

地域性作品要有地方的典型元素,这是陈朋一直坚持的。有人劝过他不要把歌写得那么具象,故事情节多一些会更好,但他认为写歌必须言之有物。西流湖、碧沙岗、烩面、胡辣汤都是陈朋歌里的郑州元素,但这些元素并非刻意堆砌,每一个地方都藏有他的情感回忆。

捕鱼、捉泥鳅、烤红薯……谈起这些乡下孩子独有的童年记忆,陈朋语气有些激动,“我家后面就是颍河,小时候的这些经历,现在想起来当时快乐不比现在孩子们去游乐园差”。他把河南80后童年熟悉的场景写进了《故乡的河》:“杨柳枝,轻轻折,‘桂冠玉笛’自己做……”

2004年离开家乡到郑州上大学后,陈朋一直在城市生活,对他来说故乡和童年都很美好,但现在回去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些什么,就有了音乐所表达的“故乡难再回的酸”。

已过而立之年,陈朋还没有自己的工作室,出专辑也是通过众筹实现,连采访地点也是借用别人的一间办公室。随着年龄增长,陈朋也面临父母的催婚,《爸妈说》就是他对催婚压力的释放。

“郑为知音”是陈朋乐队的厂牌,其中也暗含了他做音乐的态度,“2000多年前就有郑卫之音,说明这块土地上一直有音乐传统,‘为’,是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其次是我人在郑州,可以为知音歌唱。我很喜欢知了,它土生野长,歌唱至死,而且随处可见,在黑暗中积蓄力量十来年,只为了灿烂一个夏天”。厂牌标志是“蝉纹”与篆体“音”字的结合,这是他亲手设计的,他脖子上的挂坠也是一个知了的造型。

朋友建议他创作一首会火的歌,但陈朋觉得这是一个悖论。“词为心声、曲为情凝”是他坚持的音乐理念,“音乐的表达首先是自我表达,出于自己的需要去创作和表达,面向市场就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每个人不一样,感受自然也不同。我认为情感表达和审美是艺术作品的两个核心功能,艺术作品都是有社会责任的,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也能够让大家抒发。”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