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06.07.2018  09:51
微信图片_20180706084612.png - 河南一百度
来源: www.hnsjb.cn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

编者按

6月29日至30日,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为统领,肩负起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各项事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方向。为此,我们特约请几位专家,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度解读。

深刻领会和把握为什么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深刻领会和把握什么是中原更加出彩,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怎样让中原更加出彩,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路,彰显自身特色,把“四个着力”重大要求作为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和把握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耿德建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殷殷嘱托,把中原出彩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照亮了河南发展前行之路,点燃了亿万中原儿女的奋斗激情。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神圣使命、接续奋力前行,谱写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就要求我们从中原出彩与中国梦的联系之中领会把握河南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从历史地位、地理区位、经济方位、分工定位和未来站位上解析总书记“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蕴含的要义、格局和分量。

历史地位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有3000多年河南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华民族之根植于此,中华民族之魂铸于此,中华文明之脉络演绎于此,河南历史文化之厚重也缘于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传承创新发展中,需要从这里汲取文明的营养,获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凝聚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厚重的中原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鲜亮的底色,是中华文明根脉相承、薪火相传、经久绵续的动力所在,关系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系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只有中原更加出彩,才不致因历史割断、缺失、异化而失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河南才能完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地理区位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河南地处我国腹地,居于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维系八方的枢纽地位,在全国区域联动发展的大格局中,承担着发展要素东承西送、西转东输的重要任务;在全国大的发展格局中,处于“一带一路”的开放带,北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南联长江经济带,成为“三个支撑带”的贯通承启、互动融合带。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河南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随着我国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换,河南地理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和凸显。作为中国心脏地带,河南地理区位优势已经突破省域界限,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对外开放、实现协调发展的优势依托。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落地河南,把河南地理区位优势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国家的高度,对全国发展大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让中原更加出彩,不仅关系着河南自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且对推进“三个支撑带”“四大板块”“五大国家战略”的组合,加快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东中西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对接融通世界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快速建设,以国家“枢纽机场”为主体打造的新郑机场快速崛起,与稳居全国前列、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和即将打通的出海航运大通道一起,形成“铁公机海”为一体、多式联运的全国独一无二的交通区位优势。大交通带动大枢纽,大枢纽带动大服务、大开放,正是河南牢记嘱托、立足中原、服务全局、放眼世界的实践写照。

经济方位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河南人口多、经济体量大、人均水平低,从某种程度上讲,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在全国经济发展方位上,河南作为人口过亿、GDP超4万亿元、多年占据全国第五的庞大综合经济体,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没有中原的发展,或迟滞发展步伐,全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现代化,也不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从而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河南又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板块,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按目前的速度明年就可以步入5万亿元台阶,这种发展态势使得河南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原更加出彩,会强化河南经济增长良好态势的持续保持,进一步提升河南在全国经济方位中的影响力,与所处的地理区位相叠加,形成引领中部、辐射周边、带动西部、烘托东部的乘数效应。河南拥有一亿人口,城镇化率刚刚迈过50%的拐点,加之连南贯北、畅东达西的联动效应,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在的市场优势,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板块。中原更加出彩,会进一步强化放大这个市场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对外开放的国内依托,并为我国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在时空上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

分工定位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2012年颁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河南在全国分工中的五大定位:一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提供示范;三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成为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四是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五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落地河南,在原有五大定位的基础上,叠加了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新定位,推动河南分工定位升级,为区域谋发展、为全国试政策、为全局作支撑,集中体现了国家的基本战略意图。总体上看,国家对河南的定位分工,既突出了对河南加快发展、加快崛起的要求,也凸显了河南未来的增长潜力以及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中原更加出彩,有利于河南探索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模式和发展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政策制度供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从而助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未来站位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今天的河南是蓄势待发的河南。国家先后将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落户河南,共同构建起支撑中原崛起的“四梁八柱”,河南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展望未来,中原更加出彩,就是建设经济强省迈出重大步伐,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实现发展赶超,步入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是形成引领中部、全国领先、代表未来的全国性创新高地,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就是打造海陆空联动、畅通全国、融通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我国开放发展的排头兵;就是打造以中原特色文化为底色、文化传承创新为动力的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和文明对话、文化交流的对接平台。

(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四个着力”是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遵循

□王承哲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四个着力”重大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南的具体化,也是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神圣使命、接续奋力前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四个着力”对河南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时,就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等几个重大问题作了精辟阐述。这一重要思想既体现了新时代进行伟大革命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一脉相承、完全契合的。

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发展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乏力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市场需求成为全球竞争最稀缺的资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发展的坚实基础。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我省实现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我们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河南要强,农业必须强;河南要美,农村必须美;河南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要求,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是新时代把高质量标准贯穿到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清正廉洁的强有力的执政骨干队伍的迫切需要,为新时代河南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贯彻落实“四个着力”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4年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工作要求,把“四个着力”作为我们前进的巨大驱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省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5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1.9∶51.2∶36.9优化到2017年的9.6∶47.7∶42.7。通过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建设,在打造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中迈出坚实步伐。我省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三农”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94.64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2.32∶1。我省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50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400万人;率先在全国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底线,全省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7%,兰考、滑县脱贫摘帽,55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我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广大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持续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四个着力”推动河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进入新时代,我省肩负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河南的历史重任,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方向。

实现经济发展由大到强,开辟我省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新时代,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河南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现实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发挥优势、弥补短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向,持续坚持“四个着力”,推动河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继续扩张总量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河南特点的“三农”发展之路。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河南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

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到共同富裕,让全省人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把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好建设强,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保障。新时代,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注重培养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其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提高执政水平。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判断,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抓好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要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

□李庚香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任务。全会强调,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开了个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必须进行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调整,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调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看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结构性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创造了“中国奇迹”。但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经济结构不太合理,也存在失衡现象,特别是随着工业化迅速推进,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传统要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原有竞争力优势开始减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经济长期以来偏重资源、能源型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能源原材料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一度达到70%左右,经过近年来的调整,目前已降到40%左右。但产业仍然偏重、偏粗、偏短,效益差、约束紧、难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调结构。

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明确我省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

省委全会围绕怎样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出了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结构、优化区域结构的良方。这是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着力点。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行,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把握趋势、抢抓机遇,用好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新动能。

着力优化城乡结构。重点是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落实国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的发展格局。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文明城市创建,打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产业发展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切实把乡村建设好,给农民提供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美好家园。提升县域治理水平,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着力优化区域结构。重点是传统农区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跨越发展;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提质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资源型城市要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打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发展;和兄弟省相邻的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城市中心转移规律,重视审视周边和自己,扬长避短,再创优势。

 加快转变思维方式切实调整我省经济结构

要切实调整我省经济结构,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发展方式等。从思维方式上讲,不仅要运用市场经济思维、法治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更要树立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辩证思维。

要树立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调结构”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战略”,即“调结构”不是一般性的结构调整,而是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调整。从河南实际出发,对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对外要朝着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提出的“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

要树立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不是单兵行动,而是协同作战。比如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只考虑产业结构自身的调整,还要考虑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的关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其整体效应。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四张牌”,就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把“四张牌”贯穿于优化经济结构的全过程,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

要树立精准思维。省委全会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如何把它具体化、落实好,需要精准施策。精准思维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动作精准到位。比如优化城乡结构,全省各地的城镇化差异不同,在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时,就要结合全会提出的优化城乡结构要求,运用精准思维,找准自身在城乡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要树立辩证思维。无论任何领域的发展,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比如省委全会指出,要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行”。这就是说,推进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表现在产业方面,不是完全抛弃传统产业,只重视发展新兴产业,而是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在全国以至世界叫响河南创造、河南质量、河南品牌,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闪光点。

(作者系省社科联主席)

  实现乡村振兴亟须解决乡村发展短板

□廖富洲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证是很难实现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新标杆。

科学把握党的建设高质量的内涵要求

□刘刚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各项事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方向。这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和辩证关系,抓住了新时代怎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核心和关键。推动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建设高质量的科学内涵,落实党的建设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努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保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以党建工作的出彩带动中原更加出彩。

牢牢把握政治统领重大原则

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体现在牢牢把握政治统领这一重大原则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推动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必须突出抓好政治建设,通过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牢把握政治统领这一重大原则,就是要推动河南各级党组织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做到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正确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河南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

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体现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推动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亿万河南人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投身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共同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美好画卷;就是要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结合”“转化”的文章;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河南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河南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中原出彩的强大力量。

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体现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政治生态是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够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必须树好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必须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惩治腐败,用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优良政治生态,保障河南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体现在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党的建设从来不是就党建抓党建的问题,而是要为党的事业服务的,党的建设质量最终要靠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来检验。当前,河南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把各级党组织的工作重心放在推动河南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上,把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要求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集中精力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厚植中原出彩的经济基础,

 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强了,每名党员的先锋作用都发挥好了,中原更加出彩就有了坚实支撑。推动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为党的建设高质量作出贡献。

确保党的工作机制务实管用

党的建设高质量,要体现在党的工作机制务实管用上。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不在多而在精,重在务实管用。在党的工作机制上,推动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需要各级党组织从实际出发,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基层党建的关键环节和紧要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党内组织生活开展、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党内激励容错关怀帮扶等方面,建立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规范化、长效化。同时,要高度警惕和大力整治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断增强制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狠抓工作落实,提升制度执行力。(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

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

□王清义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政治建设,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引领时代的“关键少数”,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方面责任重大,迫切需要发挥带头作用,自觉作好表率。

 落实“两个坚决维护”,自觉作对党绝对忠诚的表率。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绝对忠诚,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听令而行、闻令而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战略选择,不仅是党团结统一的保证,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作投身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的表率。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投身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自觉作学懂弄通做实的表率。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以高度的政治清醒、理论自觉和学习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首要的必修课,带着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

 厚植党内政治文化,自觉作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良好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土壤,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源泉。“文化”与“生态”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态就会严重恶化;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党内政治文化也不可能正气浩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圈子文化、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自觉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中汲取营养,通过厚植政治文化培育风清气正的土壤,形成健康清朗的政治生态。

树好用人导向,自觉作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表率。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

 全面提升本领,自觉作涵养干事创业底气的表率。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唯有本领,才好引领、团结、干事。我们在领导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能力建设和本领锻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将执政本领概括为八个方面,是党针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变化提出的,也是新时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新矛盾,开启新征程的必然选择。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努力增强本领,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解决提高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

 持续转变作风,自觉作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表率。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带头转变作风,形成“头雁效应”,把群众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着力解决好工作不实、面子工程、文山会海、行动少落实差、特权思想等问题,把作风建设贯穿于三大攻坚战的全过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自觉作清正廉洁的表率。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这是向全党发出的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动员令,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战略定力和矢志不移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深切期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诚诚恳恳待人,清清白白为官,认认真真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坚持不懈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靳静波 】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民族事务委员会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朱殿勇屈芳冯芸)6月29日至30日,民族事务委员会
最美的河南女人长啥样?竟然是她!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杨书贞 昂首新时代,河南一百度
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访省发改委主任何雄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粮食局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 王国生陈润儿讲话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粮食局
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 王国生陈润儿讲话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河南一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