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征程的意见

16.11.2017  14:56

  (2017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全省上下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发〔2017〕28号)、《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豫发〔2017〕25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把握、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奋力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一)深刻领会引领新时代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和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变革,最重要、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领袖、这个核心的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崇高品质,形成了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在周围的强大力量,保证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是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我们党要更好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更加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的领袖和核心。要把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跟随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跟着党中央令旗走,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新的伟大思想引领新的实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开创性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把握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用党的科学理论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实践,汇聚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力量。

  (三)深刻领会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极大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谋划推动新的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河南篇章。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必须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立足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五)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要深刻认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要深刻认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增强管党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要深刻认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深刻认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六)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壮阔蓝图,强调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特别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两个阶段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国企改革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紧密结合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创造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七)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新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靠改革开放激发新动力、释放新活力,推动河南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八)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把党建好建强,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当前,全省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省委部署,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把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学懂上下功夫,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要在弄通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同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要求贯通起来,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要在做实上下功夫,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河南发展也踏上了新征程,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优势更加彰显,发展成果更加丰硕,发展前景更加光明。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仍很繁重。全省上下务必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清醒头脑,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目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嘱托,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河南发展新境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强化法治维护稳定,着力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迈进,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持续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有机衔接起来,奋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全面建成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打下坚实基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区一群”战略叠加效应充分彰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框架基本建立,率先基本建成交通强省。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产业结构力争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有效解决。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缩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更高质量的经济强省,经济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更具影响的“三个高地”,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开放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国际影响力强的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文化软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更高层次的“三大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更加出彩。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经济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全面实现,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全省人民拥有更高的收入、享有更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古老的中原大地绽放出璀璨夺目的现代文明光彩。

  实现奋斗目标,既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需要拿出滚石上山的精神攻坚克难。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在实践中着力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最大政治优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融合实施“三区一群”国家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强化“三区一群”引领带动能力,持续“一跟进、两聚焦”的总体思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扩大开放,增添外源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培育新生动力,让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必须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依法治省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根本政治保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党员干部讲政治、敢担当、重操守,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持续打好“四张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持续打好“四张牌”为抓手,以“三区一群”建设为重点,调结构、补短板、防风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聚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以发展高效种养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建设网络经济强省,提升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建设水平,推进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转型发展攻坚,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以重点产业转型突破引领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设质量强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成长激励,促进企业群体加快壮大、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第一动力。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开放合作、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环境优化,大力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机构、人才,引领带动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科技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培育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加快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一流大数据产业中心和创新创业集聚区。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高质量建设国家和省级“双创”基地,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和发展环境。推动军地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支持洛阳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布局。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规划引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高集中度,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支持洛阳提升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功能,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以郑汴一体化为先导,推动郑州与新乡、焦作、许昌深度融合;支持商丘、南阳、安阳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重要节点城市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持产业基础和条件配套较好的市提质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农业比重大的市跨越发展,支持省际交界城市提升跨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融合、产城互动,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带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全省发展大格局,加快把中原城市群培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推进县级城市提质扩容发展,完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有重点地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融合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双修”试点建设,重视城市风道、水系规划建设,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打造历史文脉和时尚创意、地域风貌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丽城市。深入实施“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积极发展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城镇化更有质量、更加健康地发展。

  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三期工程,优化完善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网,推进内河航运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打造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扩容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郑州、开封、洛阳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能力,推进“宽带中原”建设和下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商用,构建安全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突出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优化省内能源生产布局,扩大清洁能源引入规模,构建安全绿色、经济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江河湖库连通,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布局合理、蓄泄兼筹、多源互补的现代水利系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农业新业态,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风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逐步建立便利化市场准入新模式。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一次办妥”的全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企改革攻坚,加快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精简事项、缩短时限、在线办理、协同监管为核心构建新型投资项目审批制度,高效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壮大“金融豫军”,深入实施“引金入豫”工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推进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健全地方税体系。统筹推进价格、消费等领域改革。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强大引擎。统筹推进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全面实施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强化郑州中欧班列国际物流枢纽地位,加快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EWTO(电子世界贸易组织)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深化产业、经贸、文化、旅游、人才等各领域交流合作。高质量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国际货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功能,强化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培育,建设现代航空都市。高水平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建物流、政务、监管、金融、法律等服务体系,推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监管法治化,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等各类平台功能,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省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发展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民主意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支持和保证人大行使监督权,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进一步改进监督方法、增强监督实效。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科学确定重大事项决定的重点,落实重大事项决定清单等制度,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的程序。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抓好宪法宣誓制度的落实。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聚焦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切实提高协商实效。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科学设置政协界别,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

  扎实推进依法治省。健全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省全过程和各方面。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稳妥有序推进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突出保障我省重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和民生改善,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完善政府依法决策程序和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按照中央部署,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优化地方各级权力配置,强化省级规划管理、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监督检查等职责,强化市县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将适宜由基层管理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权力事项下沉,更好发挥贴近基层和群众的管理服务优势。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施凝聚力建设行动,汇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磅礴力量。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中华文化和根亲文化优势,做好港澳台海外争取人心工作。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铸就中原文化新辉煌。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现代传播体系,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改进创新宣传引导,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提升中原智库建设水平,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压紧砸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高校等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综合施策,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践行力。坚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依托,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延续文化基因、服务时代发展。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完善道德典型选树宣传和帮扶救助机制,扩大“河南好人”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浓厚氛围。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提升行动,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着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推出更多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新时代文艺精品。加强现实题材原创作品的生产规划,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实施河南戏曲振兴计划,不断提高戏曲进校园水平和质量。健全文艺评价机制,加强对文艺低俗、媚俗、庸俗之风的综合治理。加大对文艺人才资助扶持、宣传推介力度,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运行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大力繁荣群众文化,建设书香中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动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打造中华文明核心展示平台。加强二里头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深入推进中原地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升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戏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叫响“老家河南”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加快文化产业提质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与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发展优势。

  (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巩固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打好“1+N”扶贫政策“组合拳”,抓好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重点工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推广卢氏县金融扶贫经验,更加注重解决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问题,提高扶贫资金整合效益和使用效益。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重大扶贫工程,开展强县(市、区)结对帮扶弱县活动,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以实现保障黄河安全和滩区发展双赢为目标,确保2020年前如期完成地势低洼、险情突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营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办好特殊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加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一批特色骨干大学和应用技术类大学建设,加快实现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突破,积极引进嫁接国内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增强高校服务发展能力。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通过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多渠道就业创业,持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妥善解决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建设健康中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事业,服务、协助办好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健康养老养生示范区,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着力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邪教和宗教极端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开展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美丽河南建设贯穿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推进经济绿色高效、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秀美、城乡和谐宜居,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持续实施蓝天工程,深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强化依法治污、联防联控、精准治霾,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和限期达标规划,推动大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开展清水行动,以确保水质达标、消除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严格落实河长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培育节能环保市场主体,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规模,持续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强化能源、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加快布局建设静脉产业园区,推进绿色示范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健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配套政策体系。构建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山地生态屏障,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明清黄河故道、淮河、黄河等四条河渠水系生态廊道,形成“三屏四廊”生态网络,高水平建设平原生态涵养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统一监管职责。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有偿使用及交易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预防制度、过程控制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河南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刻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汇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服从党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制定省委贯彻落实的意见。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标准,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加强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理论武装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基础工程,发挥党校主阵地和“三学院三基地”党性教育特色阵地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之以恒抓好经常性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中之重,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衡量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完善理论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述学、评学、考学措施。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大力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力度。大力发现培养年轻干部,深入实施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储备工程、年轻干部培养“百人计划”,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梯次配备的干部队伍。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以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落实和完善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重点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实施“中原百人计划”“中原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打造中原人才系列品牌。突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政治功能,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突出抓好机关党的建设,制定全省机关贯彻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措施办法,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各领域深入实施支部建设工程,推进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有效覆盖,使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广运用兰考“六步工作法”,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完善和落实基层基础制度,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探索农村无职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动市县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化常态化。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正风肃纪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让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规范、细化、完善我省相关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教育,增强纪律刚性约束,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自觉接受监督,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以坚定的决心、鲜明的态度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积极开展反腐败追逃追赃,不断巩固发展压倒性态势。重点审查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把三种情况同时具备并且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交织的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巡视巡察工作力度,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廉政教育,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全面净化政治生态。

  (七)健全监督体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我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若干意见,压实党委(党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部门、党的基层组织党内监督责任,鼓励党员开展民主监督,突出监督重点,织密监督网络,增强监督实效。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实现省市县派驻监督全覆盖,发挥巡视巡察标本兼治战略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推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组建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制度,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落实权力清单制度。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提升监督合力。

  五、推动党员干部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更好承担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承载重大使命和责任。全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工作能力,掌握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弘扬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优良作风,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一)大兴学习之风。增强本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紧紧围绕新时代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形成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以学习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强化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推动工作开展中锤炼能力,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动起来、沉下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既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把情况搞透、把思路搞准、把举措搞实,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三)大兴干事创业之风。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勤勤恳恳为民,兢兢业业干事,夙兴夜寐,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凝心聚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勇于改革创新,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解决现代化征程上的新矛盾、新问题。着力攻坚克难,保持勇往直前的拼劲,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断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打开工作新局面。始终苦干实干,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决反对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狠抓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对各项工作排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深耕细作、精准发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迈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不懈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郑州大学省委宣讲团成员赴全省各高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为推动全省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郑州大学
魏一明: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核心提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金融工作敲定三项重点任务
■服务实体经济 ■防控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 News.Zynews.Com
郑州大学举行第十八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