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力推开放倒逼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13次部署

05.08.2015  10:33

世界著名速递公司联邦快递的董事会主席施韦德,获得了中国总理李克强一个承诺:中国会更加广泛、有序地开放市场,让物流业形成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

当然,他同时也得到李克强一个善意提醒:要充分做好与中国同行竞争的心理准备。

这是发生在2014年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的一幕。

半年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

“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更好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李克强明确说道。

过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截止目前,至少有13个议题直接与“开放”相关。

开放,与改革一样,成为本届政府的最鲜明的标签。召开常务会的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敞开着通往世界的大门。

■ 关起门来发展的结果就是保护落后

观察这扇大门,可以选择2014年4月30日,当天常务会议的一项议题是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等有关工作。

会上,李克强明确要求将便利化通关政策的表述由“继续推进试点”改为“全面推进”。“我们要加快改革进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政策就别再‘试点’下去了,要直接‘全面推进’,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他这样强调。

观察这扇大门,也可以选择2014年9月29日,当天常务会议的一项议题是确定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对外开放。

“过去有人总觉得,要关上贸易大门,好像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工业。”李克强指着手里的文件强调,“但事实上,关起门来发展的结果就是保护落后。要真正让企业‘走出去’,在开放中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观察这扇大门,还可以选择2015年6月10日,当天常务会议的一项议题是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

“跨境电商不是简单的‘国内老百姓买国外商品’,大量的是企业进出口业务,是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带动实体店和工厂的发展,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就业。”李克强说。

“优进优出”是李克强总理根据国际经济深刻变化所提出的应对战略。他指出,要推动中国外贸从过去“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这有利于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负面清单逐步减少,大大提升了自贸区的开放度

许多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记得2013年7月3日,那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被视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

一年多以后,2014年1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中国将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实验区。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变化,其深远意义在于,由上海自贸区探索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扩大开放的举措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带动新一轮改革。”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的开幕致辞中,李克强详解本届政府开出的三张“清单”: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他明确表示,中国在上海搞自贸区试验,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向外资更多地开放,实行对内外企业一视同仁的开放。同时,政府要靠“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来保证市场竞争是讲信用的、公平的、合理的。

有研究者注意到,2015年版自贸区“负面清单”包含122项特别管理措施,而2013年我国首份“负面清单”则包含190项,2014年减为139项,“负面清单的逐步减少,大大提升了自贸区的开放度”。

“自贸区是重要的顶层设计探索,意义堪比中国上世纪80年代沿海开放战略、1992年邓小平南巡、2001年加入WTO的三次扩大开放。”有媒体这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