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匆匆那些年 大城小事在心间

30.05.2014  10:40

  1956年的郑州市人民公园。

  匆匆那年

  约会首选东方红

  追溯光阴,郑州的巨大变化悄声无息,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川流不息的道路环通四方。那些曾经在每个年代身承地标的建筑,如今有的耸立依旧,有的则销声匿迹。郑州晚报记者 孙娟 张华 刘凌智 董艳竹 李爱琴

  50年代东方红影剧院,地处郑州火车站地区正兴街37号,当时取名为中原影剧院,1952年改名为人民影剧院,1955年改名为百花影剧院,1969年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走向没落,直至今日已拆除。那时,市民谈恋爱首选去东方红影剧院看话剧或者电影。

  60年代在革命的年代,东大街管城街口附近,建起一座L形的黄色两层小楼,命名为红旗大楼,成为与“巨无霸”郑州百货大楼齐名的百货商场,是郑州市民热衷的“购物天堂”。

  70年代 “没到二七塔,不算去过郑州”,二七塔原本是座只有21米高的木塔,在1971年重建。重建的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是我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郑州人心目中的地标性建筑。

  80年代 1984年8月1日,郑州体育馆破土动工,建筑面积6946平方米,可容纳3000名观众。馆内不但安装有电视转播、闭路电视设备,还在馆外建有两条旱桥,观众可由人民路经旱桥直接进入馆内。同一年,老坟岗集贸市场也由早期的一个沙岗,逐步开始成为出售布匹、针织、小百货、小五金、文具、土产杂品的集贸市场,1985年,老坟岗市场改建范围扩大,东至民主路东口,西至铭功路,南至解放路,北至太康路,当时日成交约5万元,客流量达2万人次,成为郑州市有名的集贸市场。

  90年代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作为第一家在央视做的商场,亚细亚创造了当年商业领域的无数个第一。90年代末,郑州城另一标志性建筑——裕达国贸大厦于1998年建成,45层、楼高199.7米,成为当年郑州市最高的建筑。

  如今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为郑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休闲、观光于一身,是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展馆之一,已成为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    编辑:禹亚楠]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