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斤丰收粮 充实中原“大粮仓”

27.06.2014  12:34
      扶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夏粮生产,积极贯彻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全省粮食核心示范区建设的目标,群策群力,环环紧扣,狠抓夏粮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小麦种植面积连续5年均有增加,累计3.5万亩。今年该县种植小麦102.9万亩,比去年增加1.2万亩,单产541公斤/亩,比去年增加7.1公斤/亩,总产5.57亿公斤,比去年增产1372万公斤,增幅2.5%,取得了连续12年均衡增产的可喜成绩。

  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小麦良种到位率高,品种选择对路,该县良种到位率达100%,优势明显,给小麦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夏粮生产科技含量高。优良小麦品种和新技术在小麦增产份额中的比例提高到了55%以上。一是品种利用合理,众麦一号、矮抗58等主导品种符合当地生产条件和栽培特点,丰产性、稳产性能良好,是该县夏粮生产连续12年增产的重要因素。二是技术措施得当,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面积逐年增加,今年达到小麦种植面积的85%以上。

  新型农民经营组织作用凸显。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种子企业等新型农民服务组织为扶沟县夏粮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扶沟县中农高效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托管服务的540亩小麦,平均单产300公斤/亩,与供种企业合作,小麦收获时,直接以0.64元/公斤的高价被供种企业收购。上半年农民已经得到1300元/亩(年初付500元/亩,小麦收获后,农民分红800元/亩)。河南省金粮源种业有限公司与包屯镇任庄村联合建立众麦1号种子繁育田3000亩,平均产量650公斤/亩,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供种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小麦收获后全部收购,收购价0.66元/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15~0.22元/亩,全村农民非常满意。

  土地流转力度大,粮食种植规模效益明显。江村镇种粮大户郁铁钢80亩小麦,单产625公斤/亩,总产5万公斤,按2.3元/公斤计算,仅夏粮收入11.5万元。崔桥镇种粮大户许四国200亩小麦,产量11万公斤,收入25.3万元。

  方式创新,示范效果显著。为探索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搞好示范带动,该县建立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4个,单产624.4公斤/亩,比全县平均单产增加83.4公斤/亩,增幅15.4%,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21.8元。示范方内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的方式,政府出资金、公司提供优质农资、农户受益的方法,建立核心示范方1.4万亩,核心示范方实施统一供种、统一病虫害防治,小麦收获后,供种企业以高于市场价0.1元/公斤左右的价格,把小麦收回。

  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措施到位。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实施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全程跟踪,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针对今年4~5月份降雨有可能导致赤霉病爆发的特殊天气,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部门积极行动,抽调技术人员78名,吃住在村,分包到农户,强化宣传,制订方案,拿出了“人定胜天”的工作精神,田间地头技术指导,最终战胜了不利天气的影响,遏制了赤霉病的发生。

  整合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粮田。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2013-2014年全县规划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面积31.4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7.6%。目前已完成24.1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6.7%。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县政府有效整合了国土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千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类项目、小麦良种补贴、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小麦高产创建等项目资金44187万元投入到示范方建设,加大了高标准粮田建设投入力度,给粮食稳定增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大兴水利夯实粮食增产基础

  扶沟县抢抓国家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两年来,该县累计投入各项水利建设资金近2亿元,新挖清淤沟渠63条,新打机井1200眼,维修旧井800眼,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治理土地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为全县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夏粮生产再丰收。

  扶沟县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深入领会上级精神,增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意识。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解读中央、省、市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农业的命脉,切实加强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农田水利项目的紧迫感。二是正视现实差距,提高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自觉性。扶沟是典型的农业县,但从全县水利基础设施看,全县10条骨干河道堤防标准低,许多桥涵闸带病运行,灌区内渠系淤塞严重,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为此,扶沟通过宣传引导,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思想共识。三是搞好算账对此,提高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如扶沟实施的小农水和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工程,工程实施后,农民浇地每亩可省资金10元,以前三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干,浇地均匀、省时、省力、节水,效益又好,为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

  扶沟县本着“群众需求、实际需要、不搞形式,以强化粮食核心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主”的指导思想,突出抓好小农水重点县、节水灌溉、抗旱打井、水土保持、沟渠治理等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一是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该工程涉及包屯镇的包屯、小岗、宋湾、游家等7个行政村,共新打机电井49眼,配套机电井130眼,埋设低压电缆54公里,管道铺设84.81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00亩,总投资1000万元。二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该项目分三年实施,年投入资金3600万元,涉及汴岗、大新、练寺3个乡镇33个行政村,共新打机井523眼,维修旧井179眼,修建桥、涵、闸769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6万亩,其中低压管灌面积4.19万亩,半固定式喷灌面积4.17万亩,微灌面积0.54万亩。工程目前运行良好,在抗旱灌溉中发挥了很好的效益。三是抗旱应急打井项目。两年来,扶沟县累计抗旱打井项目涉及全县16个乡镇及产业集聚区,共新打机井232眼,洗井123眼,总投资164万元。四是中央特大补助费工程。该工程建设在柴岗乡,建设幸福河柴岗乡、胡家沟等2座水闸水毁修复。投入资金60万元,对柴岗乡幸福河流域调水蓄水起到很好作用。五是红旗渠、清水沟、曹里干渠上游段治理工程。扶沟县红旗渠、清水沟、曹里干渠上游段治理工程涉及曹里和白潭两乡镇,工程主要是进行渠道疏浚和重建红旗渠引水闸,共动土方12.88万立方米、混凝土739立方米,投入工日3.73万个,投入资金81万元,全部是县财政资金,于今年4月中旬完工。该工程投入少、效益好。特别是红旗渠,它流经白潭、江村、崔桥3个乡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已有十多年没有通过水,河内倒了许多生活垃圾。如果能通水,能使沿河10万多亩土地用上贾鲁河水灌溉,既能补充地下水源,又能实现河水浇地。通水那天,白潭的群众燃放鞭炮,江村、崔桥给镇政府送了锦旗。曹里高集行政村村民高焕清望着好久不见的河水由衷地说:“这项工程政府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再也不用排号等井浇地了,俺村的地3天就可以浇一遍,比给俺村打50眼井都管用。”

  加强领导,落实举措,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农田水利建设点多、面广、量大,为了确保相关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落实措施,一是科学规划,各个工程项目的实施,都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制订详细的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工程建设管理局,专门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二是狠抓质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法。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关、设计关、施工关、验收关。三是加大投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县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两年来,扶沟共争取水利建设资金近2亿元,政府和群众自筹近5000万元,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四是完善机制,健全责任机制,做到目标、任务、时限、责任人“四明确”,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细化考核机制,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粮食和蔬菜生产是扶沟县的优势产业。扶沟县委农办以服务优势产业生产为中心,努力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工作中,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实行连片治理、规模开发。以土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集中打造粮食生产核心产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6162万元,实施土地治理面积6万亩,使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实现全县粮食生产连续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水资源利用为主,兼顾排涝。围绕水资源利用,一是新打机井825眼,配套水泵560台,新建供电台区40个,埋设地埋线路266公里,实现一井一线、井井通电、刷卡用电。与柴油动力灌溉相比,每亩次节省动力与人工费用15元左右,项目区按年均灌溉4次计,年降低灌溉费用超过300万元。二是与机井提灌配套埋设地埋管道172公里。通过地埋管道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年节水160万立方米。三是开挖疏浚沟渠182公里,除涝达到5年一遇标准,还起到较好的引水补源效果。配套建设桥涵624座,实现沟相通、路相连。

  以主干道路建设为主,顺畅交通。开发前项目区道路多狭窄弯曲,泥土路被车辆掏出一道道车辙,最深处超过半米。“旱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机械化作业、农资运入和产品运销困难。为改善项目区交通条件,新修主干道水泥路37.5公里,拓修生产路175.5公里。主干道宽度不少于6米、厚度不低于15厘米,生产路宽度不少于4米,道路顺直、平坦,方便了群众生产和出行,降低了生产和生活成本。

  以林网建设为主,增强防护功能。项目区原主要栽植杨树,对邻近田间作物产量影响较大,且栽植不整、大小混杂严重,防护效果差。项目建设中,依据网格控制面积低于300亩,一路一沟三行树,生产路、斗沟毛渠两行树标准,完善林网网格。除低洼地和粘土地保留杨树外,大部分更新为对田间作物产量影响小的桐树,共栽植桐树10.4万棵、杨树5.5万棵。

  以科技服务为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科技人员通过专题讲课、技术指导、发放农资和技术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与培训农民9千人次,技术推广面积2.9万亩。在播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手把手讲解并发放资料,促进科技普及,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以推广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为主,培肥地力。适应农田收获作业基本机械化的特点,实施秸秆禁烧还田,对不适于还田的地块,就近运出堆沤有机肥。项目区秸秆还田率已由开发前的60%提高到80%以上,亩均增施有机肥0.3立方米,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5%左右,有效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减轻了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实现新增灌溉面积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年节水超过160万立方米,新增除涝面积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万亩。项目工程投入使用,使农业基础条件得到大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项目区治理改造后,灌溉时间减少,用工量和劳动强度降低。每年栽培管理节省15万个工日,按每工日40元计算,年节省工时费用600万元。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8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3%左右,使有害风速降低1级左右,改善了项目区小气候,降低了农作物倒伏和田间水分蒸发强度,起到了保护农田、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区今年的小麦平均亩产比开发前增收61公斤,总产增加350万公斤,折合增加收入近800万元。

  机械化作业开启现代农业新天地

  扶沟县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着力优化现代农机装备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精心组织重要农时的农机化生产,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努力提高农机管理工作水平。

  截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108.5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6.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96台;配套农机具11.58万部,其中秸秆粉碎还田机696台,旋耕机1226台,精少量播种机9341台;麦稻联合收割机1979台,玉米收获机械473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3261台。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到7.98亿元。自200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县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789万元,累计完成推广补贴农机具3894台。

  扶沟县农机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流程,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将补贴政策予以公布,让补贴政策家喻户晓。突出保护性耕作机械以及经济作物机械等补贴重点,推动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通过补贴政策实施,切实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对补贴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补贴程序公正、透明,确保补贴资金一分不少地全部补贴到农民手中。今年,扶沟县共争取中央及省农机补贴资金 1490 万元,较去年增加 174 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 587 台,其中补贴大中型拖拉机 148 台、麦稻收割机 209 台、玉米收获机 67 台、秸秆还田机 60台、旋耕机 49台、畜牧水产设施 4 套、抓草机 1台、打捆机 3台、翻转犁33台、播种机10台、挖掘机1台、薯类收获机2台, 受益农户 476 户,所有补贴资金已全部补贴到位。

  为圆满完成“三夏”、“三秋”农机化各项任务,扶沟县及时召开农机工作会议,印发通知,成立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三夏”、“三秋”农机化工作的领导。县农机局与开封瑞创收割机厂、东方红拖拉机厂合作,免费对农机驾驶人员、操作人员、新机手现场进行培训。全年共举办农机培训班 11 期,完成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 4800人,其中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430人、新购机农民550人、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100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技术人员600人。成立服务队深入乡村场院指导帮助农机手维修机具,对参加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每台机械都能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三夏”、“三秋”生产。今年“三夏”、“三秋”期间全县共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79万亩,实现作业收入4100多万元,使全县粮食生产既丰产又丰收。

  县农机部门多措并举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一是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安全生产目标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抓好“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农机安全。“三夏”期间,该县专门制订了《“三夏”生产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农机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并对参加“三夏”、“三秋”生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实行全面的安全跟踪服务,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查农机事故隐患,确保了农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大检审和入户办证力度。四是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活动。制订了“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安全生产管理基层组织,监理人员分组进入重点乡镇,进村入户了解农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全县共确定2个乡镇为今年重点建设的农机平安乡镇、30个行政村为农机平安村。

  农机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已在扶沟实施三年,扶沟县农机部门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逐步解决和优化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硬件设施,努力强化农机技术干部的培训,切实提高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农机技术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县把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48个,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固定社员达3900人。农机合作社在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

 

  扶沟篇

  小麦丰收,让种粮农民非常高兴,也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总策划:郭永攀

  执 行:董胜军 王泉林 李富军

  文 字:史晓康

  摄 影:卢付昌 纪俊辉

  资料提供:扶沟县农业局牛玉华、县委农办孙初峰、县农机局晋东新、县水利局高奋伟

  农业技术人员察看小麦长势

  现代化节水灌溉彻底解决了小麦春旱问题

  机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效率

  麦收过后,农民积极抢抓农时,抢种秋季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