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兄妹失散56年因一封信在河南团圆 上海亲人:此生无憾

19.04.2017  14:42

“我们七兄妹失散了56年,没想到一封求助信能帮我们团圆,也算是了却了我们心头的一个愿望,真是太感谢你们的帮助了。”4月17日,家住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岗张村的张雁领老人带着刚刚相认的六个兄弟姐妹,一行七人来到临颍县公安局,向帮助他们相认的民警致谢。

“母亲临终时说,我们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河南临颍,家在岗张村,离火车站三里地。”今年2月24日,临颍县公安局户政股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特殊的书信,写信人叫张雁山,今年75岁,他只知道这位兄长名叫张雁林(音),其他信息均不祥。母亲的遗言一直记在他和其他五位弟妹心中,想找找这位兄长是否健在,也想找找自己的根。


“根据信中的信息,我们锁定了杜曲镇岗张村。”临颍县公安局户政股股长李庆伟告诉记者,但他在户籍上却查不到此人,随后,李庆伟又联系上了岗张村村干部,让他们帮忙打听村里是否有老人在上海有亲属关系,村干部经过打听,村中有个叫张雁领的老人很像信中所说的被寻人。

张雁领老人一直未婚,独居,据他回忆,他父亲在上世纪30年代末就离开临颍老家去了上海念书,他一直由母亲拉扯大,印象中,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曾回老家探望过他和母亲,后来音信全无。

李庆伟了解情况后,立即将这一线索反馈给了远在上海的张雁山老人,双方进一步经过核实,最终确认了亲属关系。

4月15日上午,张雁山带着他的五个弟妹,来到了老家临颍,与兄长张雁领相认,“老哥啊,想不到,我们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才相认,此生也算无憾了。”张雁山兄妹6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张雁山介绍,他们的父亲是在16岁时离开了临颍老家到了上海,在老家时曾与兄长张雁领的母亲窦氏结婚,并且在家乡就接触进步思想和革命学说,到上海后更是投身到革命活动之中,抗战爆发后,父亲还和日本侵略者进行过战斗,后来父亲调入浙江工作,也就是在浙江工作时,认识了他的母亲。

“父亲曾带着我两个弟弟在1961年回到临颍老家探亲,但当时两个弟弟年纪都比较小,对老家也没有什么印象。”张雁山说,父亲是1977年病故,对于老家的情况他们也知之甚少,直到母亲在临终时,他们才得知了父亲在老家的情况,她希望后代能到临颍老家去看一看。

“在上海,我们为是河南人而自豪,河南人实在、淳朴,所以我们就想着要寻根,要到临颍认祖归宗,这一次我们兄妹们几十年的心愿终于了却。”4月17日,张家7兄妹来到临颍县公安局,向帮助他们相认的民警致谢。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