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97岁抗战老兵追忆烽火岁月 做梦都在打鬼子

15.06.2015  10:09
97岁的韩本堂和91岁的老伴刘翠兰,相濡以沫几十载。 - 新浪河南
采访结束,97岁的韩本堂庄严地向牺牲的战友敬礼。老人身边的牌子是由关爱老兵组织龙越慈善基金会颁发的抗战老兵纪念牌。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97岁的韩本堂和91岁的老伴刘翠兰,相濡以沫几十载。 采访结束,97岁的韩本堂庄严地向牺牲的战友敬礼。老人身边的牌子是由关爱老兵组织龙越慈善基金会颁发的抗战老兵纪念牌。

  □记者 李晓丹 通讯员 王书敏 梁中和/文 记者 张琮/摄影

  核心提示|今年97岁高龄的韩本堂老人,是洛阳市洛龙区科技园办事处油坊头村第三组村民,也是洛龙区健在的唯一一名抗战老兵。近日,记者走进韩本堂老人的家,了解老人抗战的烽火岁月。

   干啥都中,只要能保家卫国

  韩本堂老人家的小院安静而清幽,这是老人的祖宅,今年村子就要搬迁,他也要离开这所老房子了。

  韩本堂头发花白眼窝深陷,起身需要人的搀扶,年事已高的他有些耳背,但说话很流利,打开话匣子就不停地往下讲,有时会忘记讲到哪里。他91岁的夫人刘翠兰腿脚利索,走路很顺畅。

  “1937年,我刚满18岁,村里招兵,在当时的农村,派兵任务都由联保处和各村保长负责,年满18岁的男青年,都要登记造册。家里两个男者必去一个人,三个男者必去二个人。面对日寇烧、杀恶行,我和哥哥坚决加入队伍。”说到这里韩本堂很激动。在洛阳使馆区受训后,他和哥哥被分到原国民党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部队当时驻扎在现在的洛龙区安乐镇赵村附近,职责是守城,“当时长官见到我说,你个子高,当通信兵吧。”老人说,他身高1.8米,“当时心想干啥都中,只要能保家卫国”。

   冒着轰炸送电报,老人左脚受伤死里逃生

  “总部为了安全,没有信号接入,电报发不出,我的任务是和其他十几名通信兵在规定时间向西工、老城方向部队送电报、命令、公文等。”韩本堂说,一根棍子一个公文包是他每天的标配,他每天几乎都要走50多公里,通信兵的口号是“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信送到”。

  韩本堂刚到部队时,日本的铁蹄还没到洛阳,但日本的飞机隔不了几天就会飞到洛阳地区轰炸扫射。“有一次我到西工送电报,没走多远就听到敌机轰鸣,因为走在远离村庄的路上,没地方藏身,只能趴在地上,眨眼间敌机投下的炸弹就在附近爆炸,泥土石子像下雨般落在身上,当时只觉得左脚一阵热麻,敌机飞走后,发现左脚全是血。”老人说,他急忙撕下衣袖把受伤的左脚包扎起来,忍痛跑步把电报送到。韩本堂指着左脚边的伤疤说,那一次,总部长官给他表扬并记了功。

  在电报班连续干了三年多,由于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韩本堂被调到了卫生处,主要工作是给作战部队发放医药,救治伤病员并统计伤亡数据等。他们跟随到过豫陕甘等很多地方,“当时经常做梦都在幻想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好几次在梦中欢呼,把战友吓一跳。”韩本堂说。

   向老兵致敬!

   荥阳霸王城下400壮士埋忠骨 老兵为烈士树碑

   洛阳老兵讲述:同村24人参军只我一个活着回来

   洛阳老兵回忆:对阵三天三夜 直到鬼子缴枪投降

   登封老兵:河南战役几乎全军覆没 参加受降仪式

   河南老兵回忆抗日:打下日军侦察机 用牲口拉回师部

   周口抗战老兵:中条山战役全排47名战士只剩下5人

   焦作遗属讲抗战老兵故事:他被从死人堆里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