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变现实 “一带一路”魅力展现

15.03.2016  11:36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亚洲、大洋洲到美洲大陆,带着满满自信驶向全球的中国高铁所呈现出的不仅是几个规模庞大的工程,而是这些工程背后的潮流和趋势。

1月21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举行开工仪式。雅万高铁是印尼的首条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2018年通车。届时,雅加达到万隆的车程将从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中印尼双方从意向到行动,从蓝图到动工,仅用了10个月。当地媒体认为,高铁项目同时还将提振印尼冶炼、基建、电子、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升级。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明确提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完全可以成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新丝绸之路。三年来,伴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脚步,“一带一路”倡议迈向五大洲四大洋,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

“一带一路”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在全球经济面临深刻挑战当前,给出了中国方案。传统的全球化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到挑战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和一些“逆全球化”的声音在国际政坛上此起彼伏,各国都期待着新的全球治理哲学和治理模式的出现。

习近平主席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增长乏力。探其原因,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衰退。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固有思维,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更加注重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强调打造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以印尼的雅万高铁为例,建成后不仅将提振当地就业,还将为沿线工业、商贸、旅游等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积极影响。

目前,正在谈和已经谈成的高铁合作项目涉及20多个国家。核电领域国际合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总经理刘巍在《推进我国“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批量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建议》提案中透露,“华龙一号”在成功出口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的同时,苏丹、沙特、巴西、英国等国都对“华龙一号”有浓厚的兴趣。

这些合作,不仅为中国制造树立了新标杆,而且为带动当地发展着深远影响。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覆盖人口44亿,占全世界的63%;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占全世界29%。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对这些国家而言,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技术和价格优势,双方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将“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额首次超过了外国对华投资的总额。这是中国近代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后的重大突破,是历史性的转折。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突破,中国融入全球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为突出。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去年在《回声报》发表文章说,“全球化的重心在发生改变,真正能体现这种趋势的是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填补了欧洲和东南亚之间两大繁荣极之间的人文、政治和经济真空,中东甚至更远的非洲也有望从中受益。”

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合作、谋求合作共赢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