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河南:“空陆网”丝绸之路焕发新活力
千年丝绸路,悠悠驼铃声。
位于中原腹地的洛阳,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所在。穿越历史的风烟,如今的河南以郑州为基点向外延展,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借助空运枢纽、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通道搭建起“空、陆、网”丝绸之路。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远
来自法国的11匹小矮马搭乘卢森堡货航的飞机,历经10余小时的空中之旅抵达郑州机场,随后通过陆运前往武汉进入马术俱乐部——这是郑州搭建“空中丝绸之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7年,河南与卢森堡的合作推进到了新的阶段。”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表示,该省把建设“空中丝绸之路”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作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航空物流“双枢纽”。
不断拓展航线、加大航班密集度,逐步扩大以郑州为中心的航空国际货运网络,形成更加完善的航空枢纽网络;进一步提升口岸功能,全面推进郑州机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为客户提供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物流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郑州机场的货物集疏功能,参与全球物流分工和全球物流多式联运……一系列努力下,2017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50万吨,跻身全球50强。
今年上半年,“空中丝绸之路”已辐射到卢森堡、德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以卢森堡为例,货航航班量已加密至每周18班,年货运量占郑州机场近三分之一,运输货物涵盖服装服饰、水果、汽车、飞机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多个种类。
如今,郑州机场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成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机场。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宽
一瓶小小的河南产蘑菇罐头,远销“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越南等33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外贸总值达7.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出口值。
瞄准“一带一路”沿线的海外市场搞创新,当地农户摒弃附加值低的干香菇出口模式,成为河南蘑菇奇兵突起的成功密码。
同时,白俄罗斯的牛奶、法国的红酒、波兰的饼干、西班牙的橄榄油等产品,全程货源直采、冷链运输,质量可控,销售平价,让人们享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惠。
河南承东启西,连贯南北,有着区位的先天优势。以郑州为基点向外延展,2小时航空圈可以覆盖约占全国90%人口和95%GDP的广大地区,6小时高铁圈可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
2013年7月8日,中欧班列(郑州)首班从郑州出发,一路向西,直通德国汉堡,开启了河南东联西进、联通世界的篇章。
至今,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总量已突破1000班,实现每周“去八(班)回八(班)”,货源地遍布欧亚24个国家,境内外合作伙伴达3000多家。
这个“钢铁驼队”不仅仅是普通的火车,也是一趟趟“数字班列”。通过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拓展,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开发了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客户注册后就可以看到每一趟中欧班列(郑州)的时刻表,可以选择整箱预定,也可以选择拼箱预定,解决了集装箱空转的问题,整合人、车、箱、货等物流资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2017年来往汉堡港的800多万个集装箱中,就有260万个来自或运往中国。”汉堡港集团迈创思公司总裁彼得·凯斯说。
“网上丝绸之路”越织越密
“网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成为河南这个不沿边、不靠海内陆大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台湾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春霖带领许多工人,正在郑州航空港区的项目工地上忙碌。今年底前,这家通过郑州网上跨境贸易全球配置资源和市场的企业,有望实现8寸半导体硅晶产品10万片的产值。
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郑州创新监管服务,独创“1210”监管模式、“秒通关”通关模式、“海淘不用等、现场提货走”销售模式,实现最高每秒50单的海外通关效率,让世界商品“一站到家”,探索出了一条货通天下的“网上丝绸之路”。
2017年,在中国15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进出口包裹总量中,郑州占到三分之一,商品通关日峰值处理能力可达500万单。
内陆开放的旺盛活力不仅让本地企业看到了转型升级的机遇,也吸引来更多企业和人才。郑州海关驻经开办事处负责人李晓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目前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园区备案的企业达1100多家,进口货源地覆盖63个国家,出口地覆盖185个国家,累计带动5万余人创业就业。
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强调,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利时机,把国家部署、经济发展和自身优势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沉寂千年的丝路古道,如今一派繁忙景象,从进口端的生鲜货物、品牌服装到出口端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远、“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宽、“网上丝绸之路”越织越密,让人们感到生活越来越便捷、日子越来越舒适。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