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石生金,农民穿上正装当老板

31.03.2017  18:17

      “走!到常村玩去。”

      优美的自然风光、有趣的水上乐园、飘香的四季瓜果、舒适的养生体验……辉县市常村镇的乡村休闲观光游赢得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春节期间,“一位难求”成了常村镇五龙山景区的常态。城里的人流、车流开始向常村聚集,也让当地的农民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春节,来我们常村游玩的人太多了,大街小巷停的都是车,人是一个挨着一个。”常村镇百间寺村村民屈兵喜谈到春节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从屈兵喜的言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当时火爆的场面,而这一场景的呈现与常村镇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年来,常村镇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着力加快全镇域乡村旅游建设。2013年以来,全镇先后建成娱乐、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等项目10余个,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营业收入近2亿元。旅游旺季,全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带动了旅游商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加出旅游新业态

      借势大旅游,常村镇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养生等百业百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美丽城乡与现有经济嫁接的平台,全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

      “把旅游当火车头,拉出一二三产业的衔接与联动。”这是常村镇党委书记张斌和其党政班子研究、部署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春节期间,位于常村镇凤凰山生态园林南侧的孟电生态园里游客接踵而至,生态园门口,私家车常常排起“长龙”。

      走进草莓种植大棚,一股清甜的香气迎面而来、沁人心脾,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惹人喜爱,游客们有的专心采摘、有的举着相机拍照留念……棚内回荡着欢声笑语。市民袁斌一边采摘一边给身旁的女儿讲述草莓的生长过程。

      “来这里不仅能吃到新鲜水果,能让家人放松心情,还能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袁斌告诉笔者,如今,不仅他喜欢这种休闲的旅游散心方式,身边不少同事、朋友也喜欢带着孩子到采摘园里游玩。

      据了解,位于凤凰山生态园林南侧的孟电生态园占地280亩,2013年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大棚26座,栽植经济果木3万余株,观赏树木8000余株,无公害蔬果种植面积100余亩,孟电生态园以“旅游+农业”的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2017年春节,日游客量达300人次,农田,不仅种出了传统意义的丰收,还种出了观光旅游的梦想。

      同时,常村镇固东村的淘气堡智慧科技园也于春节前开园营业,小勇士拓展、鲸鱼岛乐园、集酷小镇、VR体验、私人影吧等多个先进的游乐项目融惊险、娱乐、科教为一体,半个月时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辉县市天乙康体服务中心坐落于常村镇赵凝屯村,是一个集温泉、游泳、健身、养生、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现代化康体服务中心,其温泉水经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实验室权威鉴定,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离子,二氧化碳、硫化氢、锂、偏硅酸、锰、钾、铁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天然矿物质,可同时容纳5000余人休闲养生。

      “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养生”,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乡镇,常村镇因地制宜,以惠民为导向推动三产融合,形成旅游形态“百花齐放”,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

      “全民投”鼓了农民钱袋子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五龙山响水河乡村旅游区地处常村镇百间寺村,邻近常村镇石圪节村,而他们正好是常村镇仅有的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五龙山的红火发展成为两个村的百姓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张乐是常村镇百间寺村村民,这几年,他在景区经营着一间小店,因为前来游玩的游客增多,日子也越过越富裕。他从一个打零工的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小老板。

      “以前百间寺村村民普遍比较贫穷,找工作困难,打零工一天也就挣七八十块钱。而现在好了,在景区里做个小生意,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挣一千多块,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村不在少数。”谈到自己现在的生活,百间寺村村民张乐非常满足,“春节前,带着孩子去市区购买年货,在一家超市内,孩子们看中了一套标价100多元的玩具,我毫不犹豫掏钱为孩子买下了,以前我是不可能这么爽快的。”

      张乐的幸福生活只是常村镇因全域旅游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点绿成金”、旅游富民的故事,每天都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上上演。

      2016年以来,该镇结合扶贫工作,大力推动“旅游+扶贫”。2016年上半年,百间寺村群众筹资300万元在景区门前黄金地带建设的停车场项目投入运营,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家家户户可分到红利;周边村庄的村民依托景区圆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梦想,他们在自家小院办起了家庭旅馆、农家饭店、小型停车场等,旅游旺季,村民经商的摊点由景区顺着孟电大道和省道三原线一直延伸至镇域入口,直接从事住宿、餐饮、零售、停车场等各类服务的商户近800家,户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周边、沿线2万余名群众因此受益。在引导贫困村借助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整村脱贫的同时,该镇还协调境内旅游景点实施定向扶贫,先期协调五龙山乡村旅游区专门在景区门口划设10个摊位,供贫困对象免费租用,每个摊位年纯收入少说也有2万元。

      与此同时,常村镇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区灌溉调蓄工程建成后,满足了移民群众在南阳淅川老家“靠水吃水”的生产生活习性,移民及周边群众的耕地灌溉也得到了有效保障。特别是五龙山响水乡村旅游区运营后,带动移民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丹江鱼宴等特色餐饮50余家,30名移民群众还在景区实现了就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变景区、农业融商业、农民当老板、山村显活力,全域旅游激活了全民创业热情,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