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让产业的“脊梁”更硬实

11.11.2015  12:46

      如果把发展中的信阳高新区视作一个不分昼夜、跨越赶超的巨人,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就是这位巨人笔直挺起的“脊梁”。眼下,信阳高新区的“脊梁”正愈发坚挺、牢固。       瞄准大项目 增强发展优势       10月29日下午,在信阳高新区河南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记者从车间外面隔着玻璃望去,一片片液晶模组在高科技机器人操作下,静静地下线。       “2011年8月,天扬光电第一条主生产线建成投产,年生产液晶模组100万片。如今,主辅生产线已有30条,年生产850万片。预计到明年,主辅生产线将增加到35条,年生产1100万片。”昨日,天扬光电总经理许力向我们介绍企业在信阳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企业的上游客户由早期的中电熊猫扩展至现在的中电熊猫、京东方、华星光电、瀚宇彩晶等玻璃基板企业,下游客户则涵盖松下、夏普、LG、创维、TCL、康佳、海信等一线显示终端整机企业。企业现已跻身全国液晶模组生产商前三强。”       近年来,信阳高新区管委会在帮助企业增资扩容的同时,还依托已入驻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二次招商。在第十届豫商大会期间,中原液晶城项目顺利签约。该项目以天扬光电液晶模组为核心,以广州三木电器、众达电器、四海电子项目为支撑,发展液晶电视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吸纳关联配套企业,形成智能显示终端区域性产销集散地。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智能电视240万台、电视墙拼接屏130万片、电脑显示器80万台、车载显示终端150万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       以2013年开工的手机产业园、伯皇IT产业园为标志,信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单个企业到集群引进的重大转变。目前,手机产业园已有一期10家企业签约入驻,11栋厂房主体基本完成,其中信得乐电子、恩泽通信2家企业租赁厂房边生产边建设。伯皇IT产业园累计开工6栋工业厂房、3栋职工宿舍、5栋物流厂房、5栋服务住宅楼,完成投资19亿元。预计到2017年,“两园一城”基本建成达产,手机产业园、伯皇IT产业园、中原液晶城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300亿元、90亿元,带动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形成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贴近好项目 集聚发展要素       据介绍,信阳高新区实施集团化、体系化引进以来,一批拥有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产品关联度较高,且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先后入驻。最具代表性的是圆创磁电、陆骐电子和图丽光电。       作为富士康最大的磁性材料供应商,圆创磁电订单持续稳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2014年,该公司共生产磁性材料2亿件,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吸纳就业1100人。该公司计划2016年启动新厂区建设,竣工达产后,实现产能翻番。       “大家常用的智能手机、医疗内窥、远程监控、自动泊车、体感游戏、无人机摄影等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技术,就是视频影像模组,我公司视频影像模组的投产应用,填补了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空白。”信阳陆骐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卫振华信心满满地说,“项目设计年产能为视频影像模组5000万件,年产值12亿元,其中一期年产能为1200万件,年产值3亿元,今年已全面达产。今年上半年,企业出口完成1000万美元,在全市排名第三。”       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图丽光电与陆骐电子产品高度关联,应用领域相同。该项目主要产品为光学元件、光学镜头、触控玻璃、涂布胶膜等。项目设计年产能光学组件1.5亿件,产值20亿元。该项目一期工程仅用半年时间就全部建成,已于今年4月份投产,预计到今年年底可生产光学组件6000万件,产值3亿元。       服务全过程 加快建设步伐       为使项目尽快“开花结果”,信阳高新区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加快创新驱动步伐。信阳高新区实行产业孵化培育,全区建设孵化园区4个,以电子产业孵化园为例,先后入驻项目近20个,已有10余家企业“毕业”。依托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定期向市科技局、省科技厅、科技部上报科技企业动态,申请科技创投资金,协助企业申报专利。该区带动企业成立半导体研发中心、手机CTA测试设备实验室等研发机构11家,取得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专利。目前,该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1家。       搭建生产生活服务平台。高新区在企业服务广场累计建成办公楼和综合楼3万平方米、2000套职工公寓,为企业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方便和丰富了职工的工作生活。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办公,1500套职工公寓投入使用,超过2000人在园区办公生活。餐厅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商业门面现有超市、网吧、快递、公共浴室、美容美发、快捷酒店、警务室、通信公司等生活配套设施。       用硬手腕打造软环境。高新区严格落实全市产业集聚区“零阻碍”服务要求,开展情况集中咨询、项目集中办理、问题集中办结、投诉集中处理“四集中”服务,坚持把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一周办结制等“规定动作”落到实处。自2013年以来,对所有入区项目实行“一套班子、两项任务、跟踪督察、实行问责”的工作机制,每个项目由一名处级干部和一名科级干部作为责任人,主要负责办理手续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自2014年以来,该区每周召开手机产业园和伯皇IT产业园工作例会,通报建设进度和存在问题,倒排工期,研究解决。今年以来,为促增长、保态势,高新区建立了经济运行月例会制度,并借助市“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三查三保”活动契机,对企业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逐一解决。       如今,越来越多的入驻企业家交口称赞:“搞电子,到信阳,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