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转型发展正当时

10.06.2014  20:09

面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大机遇,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向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变的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学院服务和支持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为学院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为师生赢得更好的发展前途。
  
   一、明确转型发展一个基本思路
  
  2月16日,华锐学院2014年新学期中层干部(扩大)会议召开,院长施昌海明确提出了“转、改、建”的工作思路。“转”:即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立足于培养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豫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之路,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改”:即积极推进新的改革措施。在办好已有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管理理念改革,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集群)。“建”:即积极推进新的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份量,建设新的管理机制和方式,完善相应培养设施和条件,逐步建立以提高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标准的应用技术型育人体系。
  
  2月26日,学院举办了转型发展研讨会。经过研讨,师生对学院转型发展和做好“转、改、建”工作的现实基础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术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强认识、明思路、找目标、定措施”的发展思路。随后,学院领导到各系(部)调研、指导转型发展改革工作。院领导一致希望,各个单位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对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好发展机遇,运用好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与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实践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模式,扎实推进学院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确立转型发展“四大”目标和“十项”任务
  
  3月19日,华锐学院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院印发了《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学院力争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四大”目标,完成“九项”任务,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豫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深度务实合作,推进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着力促进学院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四大目标:一是力争建成地方本科转型发展示范院校,二是促进生源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三是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形成。九项任务:一是完善治理结构,二是优化专业设置,三是创新培养模式,四是加强师资建设,五是强化实践教学,六是推进招生改革,七是完善创业教育,八是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九是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三、凝心聚力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各项工作
  
  自学院启动转型发展工作以来,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大胆探索、积极行动,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等方面进一步强认识、明思路、找目标、定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学院提出的“转、改、建”工作要求,扎实推动学院转型发展。
  
  第一,理工系以探索校企合作为结合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理工系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筹备建设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发展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如,与上海大众信阳销售公司校企合作办学;引进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又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建设特色师资队伍;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程度较高、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应用技术专业。
  
  第二,外语系以打造精品课程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外语系利用“慕课”(MOOC)资源,全面启用朗文商务英语网络课程,利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课程资源,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用商务英语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此课程模式已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全部课程和英语、英语教育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效果较好;实施精品课程战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特别是已取得较好成绩的国家级翻译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专业技能。
  
  目前,华锐学院全体师生正全力以赴地积极投身转型发展改革实践,群策群力推进各项转型工作。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