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工商局顺势而为积极服务“三农”经济快速发展

18.12.2014  14:07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了37次,其中有10次涉及“三农”问题,并相继出台扶持措施,不断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信阳市工商局顺势而为,充分立足职能,积极实施主体活农、品牌兴农、合同帮农和红盾护农“四大工程”,贴心服务“三农”工作,有效促进了信阳农业大市的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实施“主体活农”工程,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按照《信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服务建设中原经济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红盾计划(2012-2015)》、《信阳市工商局商标培育保护工作方案》、《信阳市工商局关于服务信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及服务家庭农场9条措施等举措,信阳市工商局积极开展“零门槛、零首付、零收费”服务,落实“六放宽”政策,即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资格、地域、出资方式、出资限额、名称和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并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接地气”为契机,深入乡镇、走村入户,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现场进行指导,倾心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个转企”,壮大家庭农场,联络金融机构为涉农主体输血壮骨,成功助推一批从事粮食、蔬菜、茶叶、瓜果、花卉种植和畜禽养殖的专业大户快速转型发展。截止11月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640户、家庭农场1020多家,投资总额190亿元、入社成员12万人。

二是实施“品牌兴农”工程,推进农业产品提档升级。成立农产品商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工作队,深入企业、农村、各级农村农业类经济组织开展商标知识宣传和培育活动,实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和帮扶,尤其是对农产品商标,实行定人定数定对象措施,帮助及时解决商标发展、运作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建立驰(著)名商标梯队培育计划,把发展“一社一品一牌”、“一村一品一标”及“一企多标”作为推进现代农业、解决农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积极推广“公司+商标+农户”和“公司(农村合作组织)+地理标志+农户”模式,形成“一个商标带动一方企业,一个地理标志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局面,不断提高当地农产品或土特产品商标注册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当前,全市已共新发展农产品商标119件、河南省著名商标13件,成功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件。

三是实施“合同帮农”工程,推进农业经济规范发展。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宽进严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为契机,对全市所有从事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等农资经营的企业法人、营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一步建立完善书式经济户口和电子经济户口信息,将其经营信息和监管信息纳入农资经营单位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信用评价监管,推进“守合同重信用”和文明诚信企业(商户)的评选活动,全面实施信用等级和分类监管。同时,积极开展合同帮扶和合同行政调解,及时解决涉农合同纠纷。近两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在共推行土地流转示范合同逾6000份,办理涉农动产抵押540件,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近万人,引导125个农产品与140家超市进行对接,指导涉农市场主体与8800多户农户签订农业订单,有力地推动了合同农业发展,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是实施“红盾护农”工程,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根据农耕时节和时令特点,坚持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红盾保春耕”、“红盾保三秋”、“抗旱护农”等专项执法行动。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内部协调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及农资打假维权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红盾护春耕”、“化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及“农药残留物超标”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1733户次,取缔无照经营122户,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32起,受理投诉65件,为农民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6万余元,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