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林学院: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20.09.2017  19:43
  近年来,信阳农林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深化产教研融合,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为载体,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以科技服务带动农民致富,以科技下乡驱动三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在科技扶贫方面,学院充分发挥农学、林业、茶叶、水产、畜牧、园艺、植保、加工、电商等优势,围绕人才培养、农民培训、科技服务等教育、科技扶贫环节,立足大别山老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该市脱贫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项目带动,提升脱贫发展能力
  三年来,学院坚持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依托研发、实验等平台,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扶贫,推动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强项目带动和智力支持,实施产学研合作与“结对子”互助,组织专家服务及定点帮扶,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服务农林产业企业,提升地方脱贫发展能力。     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注重把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专业特点和信阳的区位、资源优势,积极从生产实践中寻找课题。为了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科技人员深入农林生产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工作。     近年来,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良种引进、种养加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植物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等技术上,学院的一大批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超亿元。     科技培训,服务农民脱贫发展
  三年来,信阳农林学院紧紧抓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提供培训服务,通过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典型示范和回乡创业带头带动作用,服务于农民脱贫发展。     发挥农民大学市校共建优势,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出发点,以政策支持为导向,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采取“培训+考证+政策扶持”“讲学+考察+交流”等模式,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工作。2016年学院获批建立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扶贫能力。     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培养农村基层实用技术人才。积极依托扶贫开发贫困村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现代农业技术两个省级培训基地,以及科普传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使大批打工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为贫困区域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项目开展培训,学院依托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省市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项目等,开展对企业、合作社、乡镇等有关人员的培训,每年累计培训上千场次。     科技专家,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做好科技特派员对接,认真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为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013年以来,信阳农林学院教师受聘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24名,信阳市科技特派员52名,在为对接单位提供科技服务中表现突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有500余专业技术人员被确定为“三区”人才科技支持计划人员。     扎实开展“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实现农技推广“零距离”。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普传播工程”项目57项,“科普传播工程”示范基地项目1项。“科普传播工程”在种植、养殖、林果、蔬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以支持企业发展提升脱贫攻坚能力。学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发挥学科优势致力于原始创新,使学院科研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生产服务。     依托科技研发平台,结合地方需求开展项目研究。学院先后获批牵头组建河南省茶产业与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参加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建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博士后研发基地以及河南省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渔业生物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技术难题攻关,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项目80余项,获国家专利260余项,并取得多项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等扶贫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阳农林学院 赵聘 沈立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