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信息化“大考”——河南“三年三批”县级审计信息化建设侧记

18.01.2017  21:02

 

从2014年开始,河南省审计厅着手整体推进县(市、区)审计信息化建设,三年来风雨兼程,三年来春华秋实。2016年,是河南“三年三批”县级审计信息化推进计划的收官之年、验收之年,三年来,一个个新技术,一项项新成果“开花”、 “结果”,三年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信息技术运用成为当地审计发展的新引擎,全面开启了审计技术转型升级模式。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河南省审计厅制定了《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分3个批次整体提升县(市、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应用水平。硬件建设上要求达到“六个一”,软件应用上要做到“三个提升”。

六个一”,即一个专职机构,各县级审计机关应有一个信息化专职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广;暂不具备条件的,至少要有2至3名专人负责审计信息化工作。一个标准化机房,建立一个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机房。一套运行设备,建立一套满足数据分析和网络通信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一套办公网络,在局内部建立一套满足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办公需要的局域网,每人一个信息点,审计人员应能同时使用OA。一台办公电脑(人均),业务人员每人配备1台笔记本电脑,综合部门人员每人配备1台台式电脑。一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

三个提升”,即使用OA办公,提升审计行政管理水平。要逐步实现公文办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OA网上办文、阅文率、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应达到100%;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审计,提升审计实施计算机应用水平。所有审计业务人员笔记本必须安装AO系统;在财政、地税等电子数据完备的行业,应全面开展AO或计算机审计。开展数据分析,提升综合审计分析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审计机关,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横向比对和纵向分析,为大数据时代开展数字化审计奠定基础。

上下协同,目标同向

河南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要求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方式、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帮助县审计局申请信息化专职机构,协调人员,厅领导亲赴当地市政府、县政府,向他们介绍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指出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想发挥信息技术的利剑作用,没有人不行,没有专业化的人才不行。

厅领导有时一天驱车一千余里,跑3、4个县区,早上六点天没亮就出发,中午吃个便饭,不午休,困了就车上睡会,累了就高速服务区或加油站透透气,便赶往下个地点。随行的年轻同志感叹“领导真辛苦呀,铁人精神”。县委、县政府的负责同志在交谈后说“听审计厅的领导讲后,认识提高了一大截,审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我们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我们没理由不支持,要人、要钱我们全力支持”。就这样一个地一个地的跑,一个领导一个领导的谈,目前,全省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审计局成立了信息化专职机构,它将为审计事业持续发展带来强大内生动力。

典型引领,示范观摩

这种形式很好,直观、触动大,有些就是一层窗户纸,可我们有时没有方向,瞎用力,没效果。这次一看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么弄的,我们也有信心做好,甚至超过他们”,一位县区审计局的同志在参加观摩活动中说。

2014年,省厅从全省160个县级审计机关中选择了47家作为第一批建设单位,并明确了10个建设示范单位, 9月份,全省分4个片区召开示范观摩会,组织18个省辖市及所属县(市、区)审计局去示范点观摩学习。2015年、2016年的第二批、第三批建设单位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工作就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应用实践,各地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审计信息化有了一个相对扎实的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1个县级审计机关完成了“六个一”建设任务,46个县级审计机关经编办批准成立信息化专职机构,140个县级审计机关建设了审计会商系统,50个县级审计机关部署了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

注重培训,提升技能

省厅加强对县区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近3年,举办各类计算机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1000余名。

审计现场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培训学员直接参与审计项目,在审计现场,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有针对性地对审计组成员进行计算机审计应用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说,“这种形式很好,回单位后就可直接用到工作中”。

专题培训和特色讲座相结合。专题培训主要是每年年底征求县区的培训意见,缺什么补什么,下一年进行针对性培训。特色讲座主要针对当年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通过视频培训的形式,及时对县区进行讲授和解答。

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相结合。省厅定期组织基础班、提高班、研讨班,市县的同志和省厅的同志一起培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同时,选派优秀的师资赴县区实地培训,3年间赴县区培训20余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

全面应用,初显威力

数据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多单位重视数据的积累,从数据审计中尝到了甜头。在和某县领导就联网审计、数据审计的交谈中,该县领导当即表态,在该县行政综合服务审批大厅开一个端口,允许审计部门实时采集、访问所需的数据,把审计关口前移。有些县由县政府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县直单位部门定期向审计部门报送数据,要什么给什么,不得设置障碍。

省厅根据各地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实事求是地加以引导,并将成熟的应用系统提供给市、县审计机关使用,提高了审计信息化投资的效益。如,孟州市审计局在2016年的审计项目中,通过数据库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的审计问题,形成审计要情12篇,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或事项4起。

多数单位成立了数据分析团队,由计算机中心和审计业务骨干组成,采用“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审计模式,审计未动,数据先行。如,舞阳县审计局在同级财政审计中,利用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对全县100多个预算单位的三公经费情况进行审计,推动财政部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10多项。镇平县审计局利用数据比对分析技术,查出审计问题60余个,涉及问题金额6000余万元,向有关部门移交案例线索(事项)17件。荥阳市审计局依托联网审计系统,实现了对市直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开启了“联网实时监管”模式,2016年该局根据联网审计筛查的疑点对13个单位进行了现场核查,出具联网审计监督整改建议函5份,联网实时审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