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食品安全,“欧洲食橱”使了哪些招

28.09.2015  11:06

  记者王一实习生邓为依

  在近年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丹麦一直居于前列。这个仅有4.3万平方公里本土面积和55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被誉为“欧洲食橱”,农产品近3/4出口,猪肉出口更占全球1/4份额。

  近日,丹麦中部大区主席本特·哈森访沪,并接受了《解放周一》的独家专访。在他的讲述中,可以了解“像丹麦这样不大的国家,之所以能保持出口大国地位,正是源于高效、控制严格的食品安全体系”。

  给动物注射抗生素

  是怎么被终结的

  丹麦可以称得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场主的王国”,全国大约有6.7万家农场,家庭农场平均拥有40公顷土地。农业在丹麦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丹麦的一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很高,有很强的竞争力。

  丹麦农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养殖、种植和加工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有其成熟独特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丹麦建立了一套极其高效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严格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产品以优质、健康、安全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欢迎。

  解放周一:食品安全是一个链条,需要有严格的标准、保障体系、监督抽查机制等。在这个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什么?

  本特·哈森:食品的品质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拿养猪业来说,无论是在养殖还是屠宰过程中,我们均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检疫标准。在屠宰场,所有生猪必须经过由政府审核和雇佣的专业兽医的严格检查后方能屠宰。这样的检疫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以确保其严格性和客观性。屠宰场员工必须依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对工作场地进行仔细的内部和外部检查,确保实行最高卫生标准。

  解放周一:在动物养殖的过程中,注射激素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丹麦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本特·哈森:我们严格控制了动物体内抗生素、激素等药品残留,为了控制抗生素,我们确实也做了很多努力。上世纪90年代,丹麦的畜牧业也遇到过危机,当时用抗生素来促进动物们生长的现象非常普遍。1995年,政府做了调查研究,发现养殖场使用抗生素会引起非常危险的连锁反应:养殖者给动物使用的抗生素,与医生给病人开的抗生素同类;动物肠道里的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然后,人们感染了这些动物身上的耐药菌;一些人得病甚至死亡,药效最好的抗生素在治疗中也不起作用了。

  2000年,政府下令,所有动物,不论大小,一律禁用一切抗生素饲料。如今,丹麦所有农场都已经摆脱了抗生素。人们成功找到抗生素饲料的替代品——在饲料中用益生菌和氧化锌,这能促进饲料转化。2000年,很多农场主觉得如果不用抗生素,畜牧业会就此完蛋了,而现在,不仅农场数量没有减少,动物们也更健康了。

  解放周一:丹麦的有机农业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传统种植业相比,有机种植业有什么特点?

  本特·哈森:跟传统种植业相比,有机种植业的特点是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饮用水不受污染等环保福利,因而受到丹麦国民的普遍欢迎。丹麦农业部每年会定期派人抽查,如果使用农药、化肥超标,农场主将被剥夺生产权。

  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已经出台了政策,首先把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等这些公共机构的食堂变成“有机食堂”,确保这些食堂的食物原料来自有机食品。目前,哥本哈根所有公共机构的食堂已经有95%的食物原料来自有机食品。

  解放周一:食品的生产过程也应该有机化,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本特·哈森:我们的很多养殖场利用动物粪便制沼气,循环使用能源。2010年,丹麦在加尔滕市开建了一座特殊的“养猪城”:在地下一层养猪,顶上则种植西红柿。种植的西红柿苗能吸收猪棚排放的二氧化碳,还能清除猪舍难闻的异味;猪粪则为西红柿苗提供丰富的肥料。这就是良性的循环。

  屠宰场里安“卧底”

  在丹麦,如果你想进入农场参观,并不容易。

  丹麦绝大多数养殖场都加入特定病原健康计划,采用无特定病原进行种育种,并且实行隔离封闭式管理。

  为了防止人带入细菌,养殖场对人员进出有严苛的标准。当养殖者进出畜棚时,必须清洗干净,甚至连养殖场办公室的电脑键盘、电话、淋喷头、厕所和餐厅等都要仔细清洁。

  解放周一:丹麦王子约阿基姆曾坦言,自己最喜欢做一名农场主。他说:“因为农庄里都是采取机械化,在丹麦做农场主很酷的。”

  本特·哈森:在丹麦做农民是快乐的,但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农民也要接受高等教育,无论你是在农场照管牲畜,还是耕地种田,都要先接受3年的农学院基本教育和1年左右的实习,通过考试才有耕种和经营管理农场及牧场的资格。

  同时,还建立了生态食品专科学校,教授农民如何种植生态农作物等。如果你想做“生态农民”,就要先接受生态耕种课程。此类专科学校需要就读2年半左右。这样,农民已经在基础思想上了解到如何种植安全食品了。此外,所有有关农副产品种植、养殖以及检测的人员都要先接受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解放周一:看来在丹麦想当个农民并不容易,那么培训的钱谁来出呢?

  本特·哈森: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于农业科技及农业新产品的开发当中,其中90%以上的农业研究经费源于政府投入。政府巨额补助农业教育,农业学校大都由政府补助,政府补助资金占办学经费的70%,对贫困农家子弟实行免费教育,农民只需花极少的钱就可以接受到教育。政府投资设立了农业咨询机构。

  解放周一:在食品源头的管理上,政府还有哪些介入?

  本特·哈森:屠宰流水线上的检查员有些是屠宰场自己的工人,有些则是政府的“卧底”。

  政府每年两次会将这些检查员的工资计算出来,我们有多少检查员,在这里工作了多长时间,然后寄给屠宰场账单,要求他们给这些检查员开工资。而一旦发现问题,检疫人员有权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能,立即建议采取改进措施,情况严重的可要求关闭工厂。

  我们有一个非常严格的体系,其他欧盟国家不大可能做到,因为不同的环节,比如农场、组织、屠宰场等有不同的利益。但丹麦采取了联营的体系,每个农场主都是行业会员,整个行业里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所以政府、组织、农场、屠宰场可以密切合作。

  每头牲畜都有“身份证号”

  食品安全是丹麦每个人都有的理念。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执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且有一套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先进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可以保证食品安全;独立的机构对食品生产商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流入市场的产品都是安全的。在很多方面,丹麦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甚至比欧盟标准更加苛刻。

  解放周一:食品的生产过程追求精益求精,在食品安全链条中的其他流程,丹麦有什么特别的做法?

  本特·哈森:食品的运输环节更要严格,很多动物在运输中享受“VIP豪华包厢”待遇。为避免运输过程中感染,我们使用带有密封空气过滤器通风设备的专用车来运输动物。车厢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等数据都通过计算机控制,就连司机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此外,卡车每次运输后要清洗、消毒,并隔离一定时间后,才能再次到农场去运送牲畜。

  在丹麦,农场里每头牲畜都有“身份证号”。我们为所有牲畜建立了中央数据库,包括它们的出生时间地点,是否换过农场等,每个动物都有一个号码,一旦有疫情,可很快追溯到是哪里出问题。

  解放周一:对于商业化运作的餐桌,怎么保障食品安全?

  本特·哈森:我在一些中国的餐厅也看到了评定餐厅等级的笑脸,丹麦也有这样的笑脸方案。2001年,我们实施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方案出台后,丹麦所有饭店、食堂、小吃店、肉店等店铺都要接受丹麦兽医与食品管理局的定期检查。检查大约为每年1到3次。检查结果会显示在“笑脸方案”上,并要求贴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公布给消费者。如果把结果贴在角落处,店家会因此受罚。

  我们的“笑脸方案”由4张不同的脸组成,分别为:大笑、微笑、面无表情和愁容。若店家连续几次得到“愁容”并仍无改善,该店将面临高额罚款。如果店家连续4次得到“大笑”等级,并在过去12个月内无任何不良记录,将会被授予更高级别的笑脸——“精英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