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地名 传承民族文化

23.03.2016  11:49

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部长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新京报》,2016年3月22日)

地名,作为地方名片,要彰显文化、历史、个性,要与众不同,更要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近些年,许多地方在为社区、街道等取名时,一味借鉴、抄袭、出新、出怪,导致雷同名、洋名、怪名随处可见。地名不规范,甚至与地方毫无关联,这样的地名不仅名不副实,甚至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加强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整治,是时代之需,亦是保护文化传承的必要。

地名,是地方的“活化石”,维系着地方发展的历史温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经过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地名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一个名字,虽说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但却可以再现很多历史事件,让人们记住众多风云人物。比如赤壁,因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而广为流传,让众人熟记于心。
责任编辑:周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