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不是药,包治百病忽悠人

05.08.2014  09:32

  原标题:保健食品不是药,包治百病忽悠人

  定期服用一些维生素B、C、E,膳食片,蛋白质粉等保健食品,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中国保健食品购买力已接近万亿元规模,预计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快速膨胀的需求造就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野蛮生长,行业乱象多、价格不亲民、监管措施不完善、消费者购买缺乏理性等,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几大因素。

  行业潜力大,总体水平低,价格不亲民

  安利、汤臣倍健、交大昂立、养生堂、碧生源、天狮、紫光汉沽、椰岛等保健品品牌在中国日益家喻户晓。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各色保健食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预测,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表示,近几年,我国保健产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并以每年15%~30%的速度递增。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食品的花费占总支出的2%以上,而我国仅占0.07%。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不仅在数据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行业监管上也相对滞后——目前保健食品行业依然沿用2005年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涌向市场,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欧美国家,消费者对待保健食品的态度像感冒了吃些感冒药,上火了吃些去火药一样简单。保健食品价格并不昂贵,普通消费者都能够承受得起。”留学英国的郑州小伙子刘佳阳回忆说,记得在国内时,爷爷奶奶所服用的品牌保健食品价格大多在200元/瓶~400元/瓶,而英国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不超过100元。业内人士透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同样的保健食品,国内消费者要支付高于国外3倍的价格。

  郑州万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全保对此感到不解,“随着消费者‘花钱买健康’的养生理念逐渐增强,保健食品也应该成为一种常见消费品,趋于平价。”

  乱象

  产品效果宣传浮夸,行业存在潜规则

  采访中,曾任某保健食品公司营销经理的贾女士坦言,保健食品的销售技巧性非常强,“善于抓住消费者心理的业务员业绩较为突出。”

  她介绍说,行业潜规则有着一套连贯的程序,比如先进行虚假宣传抓消费者眼球,接着进行免费讲座或组织免费旅游活动,给消费者“占便宜的感觉”,再接着使用“攻心术”、饥饿营销、折扣诱惑等方式,一套程序下来对方会心服口服地购买产品。

  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陈希一再劝阻父亲不要随意听信销售人员强调的产品效果,“我不反对吃保健品,吃点也没害处,但我痛恨这种不择手段的欺骗,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赚取昧心钱。”

  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东分局局长卢高义认为,保健食品虽然很受欢迎,但很多时候不良商家或个人借此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需要提醒广大消费者的是,保健食品只是食品,不是药,不能包治百病。保健食品可以在容许的分量下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和防病能力。预防疾病比生病治疗更重要,但预防与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强调,销售人员不是医生,不能给消费者“开处方”。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有明确规定,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许做任何治疗作用的宣传。违反这个规定也属于违法。

  回归

  消费者应掌握科学营养知识,理性选择

  “对消费者而言,弄清楚‘什么样的人需要保健食品’、‘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中粮集团中国山货花卉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季啸华认为,保健食品面对的人群是特定的,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都适合。

  他强调,就目前的行业现状而言,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监管和整顿来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也应该掌握科学营养知识,理性食用保健品,绝不能将保健食品等同于药品,严守保健食品的科学用量。

  近些年,保健食品行业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民族品牌,中粮集团也于2012年成立了健康食品事业部,旗下可益康、山萃、中宏生物、屯河等品牌的健康产品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中粮涉足保健食品行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中粮集团肩负着央企的责任,要对消费者的餐桌安全负责,有中粮背书的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购买时,可以要求销售单位出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文件,或要求查看批准文件的复印件。销售商家在出售商品前必须向相关部门索要批件,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规定的。

  第二,学会看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一看是否标有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二看保健食品的食用方法和用量、功效、成分、名称,以及标签上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其中,保健食品标识俗称“蓝帽子”,下面有“国食健”字样,产品有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就看它了。

  第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购买前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首页右方有一项“数据查询”,点击进入后可看到相关分类,如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广告等。

  点击“保健食品”一栏,可直观地看到,截至目前该数据库可查询到的国内保健食品有14020项,进口保健食品有725项,消费者可输入产品名称快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