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交流谋发展 合作共赢促转型 ——写在第二十九届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开幕之际
金秋送爽逢盛会,丹桂飘香迎宾朋。由信阳市人民政府支持,省畜牧局、省家禽业协会举办,省养猪行业协会、省奶业协会、省饲料工业协会、信阳市畜牧局等单位共同协办的第二十九届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将于9月18日至20日在信阳市百花会展中心举行。
开放交流谋发展,合作共赢促转型。省畜牧局局长王承启表示,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首次走出郑州,在豫南明珠信阳市举行,再次搭建好开放合作的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就先进的畜牧信息、技术、产品、成果等进行交流对接,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河南畜牧业将乘大会的东风,‘请进来、走出去’,在开放交流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华彩。”
转型发展迎来六畜兴旺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全省畜牧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97万吨、422.5万吨、336.6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二、第四位;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1.03亿头、1437万头、4027万只和16.5亿只,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一、第四、第三位。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力保障了全省乃至全国优质畜产品的供应,而且为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坚持把经营规模调大,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据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养殖场总数达35.4万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5.5%、98%、78%和87%。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达1517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全省生猪、肉鸡、蛋鸡、肉牛、奶牛、肉羊最大单场养殖规模分别达30万头、300万只、100万只、2万头、2万头、5万只,居全国领先水平。
坚持把种养结构调优,以规模养殖为载体,在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等优质草畜。为加快推进“四优四化”,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将优质草畜发展成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品牌产业。目前,以肉牛、奶牛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肉牛存栏887.3万头、出栏550.2万头,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一位;奶牛存栏99万头,跃居全国第六位。优质草畜的发展离不开优质饲草料供给,随着肉牛、奶牛的快速发展,“粮改饲”项目在全省加快推进,试点范围由去年的8个试点扩大到今年的43个,面积超过90万亩,示范带动全省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为优质草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饲草支撑。
坚持把加工能力调强,着重实施加工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调优肉制品产业、振兴奶制品产业,持续增加中高端畜产品供给。全省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232家,生猪、家禽、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9000万头、11.1亿只、124万头,乳制品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引领绿色畜产品转型升级,冷冻肉制品、分割鲜肉制品、熟肉制品、火腿肠、休闲肉制品、常温液态奶等市场优势持续增强,中式发酵肉制品、酱卤制品、功能性复合肉制品等新型肉制品和巴氏奶、酸奶等低温乳制品也陆续出现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坚持把产业链条调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化集群,集中承接农业生产、饲料加工、畜禽生产、屠宰加工、熟制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输、有机肥生产等产业化项目,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经济效益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集群,有力促进了三产融合。目前,60个畜牧产业化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以双汇、牧原、雏鹰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化集群,以华英、永达为重点的家禽产业化集群,以科尔沁、恒都、伊赛为重点的肉牛产业化集群,以花花牛、蒙牛、伊利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化集群,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助推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鲜易网”电商交易平台、新融农牧等一批畜牧电商企业平台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化与畜牧业的深度融合。
坚持生产生态并重,大力发展生态、清洁、循环畜牧业,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场达196个,农牧结合型养殖场1439个、有机肥生产能力达413万吨。今年,舞阳、叶县等10个县被评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辉县、西华等6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上,我省的发展经验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市场化运作擦亮“金”字招牌
“让世界了解河南畜牧业,让河南畜牧业走向世界。”自1989年开始,我省就以畜牧业交易博览会为平台,按照“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办会宗旨,以展示畜牧业改革发展成就为主要内容,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目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已连续28年成功举办了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多年的办会历程,凝聚了河南畜牧人开拓创新的不懈探索。为保持博览会的生机和活力,组委会每年都坚持创新,每年都有新特色、新变化,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档次一年比一年提升,效果一年比一年明显。目前,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全国畜牧行业最大的A级交易博览会,被誉为全国畜牧业发展的“晴雨表”。
今年的博览会移师信阳,距湖北、安徽等省更近,更加突出“中原”分量。据了解,即将开幕的第二十九届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有来自巴西、阿根廷、白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丹麦、法国、荷兰、美国、德国10个国家,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省18个省辖市500多家企业踊跃参会参展,展览面积总计6万平方米,预计参观人数将超过10万人次。
本届博览会,主办方进一步丰富了展会内容。届时,将举办第三届中外畜牧企业交流合作洽谈活动,邀请法国、美国等国家畜牧知名企业代表和省内重点畜牧企业进行洽谈交流,加快我省畜牧业对外开放步伐;举办金融机构与畜牧企业融资面对面对接活动,加快我省畜牧业产业化、金融化、资本化步伐;举办2017中国畜牧业形势分析会、中国养殖业盈利新模式高层论坛、新生态新模式新金融畜牧业高峰论坛等20多场专题论坛。同时,各有关参会企业在博览会前后组织举办企业推介会、客户培训会、研讨会等活动,通过展示、交流、合作,让企业成为展会“主角”。
“本届交易博览会特色明显、亮点纷呈,将是一届展览档次高、规模大、活动内容丰富、参观人员众多的畜牧业盛会。”省家禽业协会会长李鹏飞说,对于办好今年的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副省长王铁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省畜牧局更是认真研究,精心指导,大力支持。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静待四海宾朋。
开放合作走出康庄大道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河南畜牧业的对外开放,离不开博览会这个平台。正是借助畜牧业交易博览会这个合作交流平台,我省畜牧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并把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抢占国内外市场,积蓄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量。
开放赢得新机遇,合作迎来满园春。我省畜牧业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交相互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合作中实现跨越发展。双汇收购美国食品巨头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已成为“蛇吞象”的典型案例,雏鹰集团与意大利德拉瓦伊公司合作生产的高端发酵火腿已成为高档肉制品发力的标志,中法、中德、中丹合作的种猪生产项目已经投产。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畜牧业对外合作硕果累累。郑州花花牛从新西兰进口高产优质奶牛项目顺利推进,第一批4000头进口奶牛已到达新蔡县奶牛养殖基地。泰国正大集团与新安县合作的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已经动工建设,1000家生鲜店项目已开业100多家。内乡县春牧公司与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合作项目签约,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将投资资金4亿元,用于春牧公司的屠宰、加工、冷链、交易中心、流动资金一体化使用……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我省畜牧业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贵友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亚洲之星”项目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河南第一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同时,依托我省肉类口岸建设,伊赛集团、恒都公司等企业已累计进口冰鲜、冷鲜牛肉2500吨。中国与白俄罗斯牛肉贸易投资洽谈会期间,我省的伊赛集团与白俄罗斯两家国营牛肉屠宰加工企业签订了贸易投资战略合作协议。借“一带一路”东风,质优价廉的白俄罗斯牛肉搭乘中欧国际班列,摆上百姓餐桌。
当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畜牧系统将完善思路强产业,提高标杆育龙头,增强活力重创新,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团结协作、公平竞争、互利互惠、发展共赢的原则,广泛沟通国内外市场信息,增进交流与合作,持续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次简朴而隆重、高效且务实的畜牧业盛会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携起手来精诚合作、互惠共赢,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推进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记者 刘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