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佟培基:执著是最好的人生课堂

14.01.2015  17:36

    阅读提示

    他住在开封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里。70平方米的家,被书占去了大半部分,显得十分拥挤。

    他只有高中学历,却通过自学,从一名汽车兵成为博士生导师。他就是大家口中的传奇人物——佟培基。

  佟培基在整理书稿

    渴望知识,应聘河大当司机

        1944年3月,佟培基出生在开封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深造,于1963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汽车兵。退伍后,佟培基被分配到开封市高压阀门厂当了一名汽车工,工作优越,却无法满足他对学习的渴望。

        一次偶然,他通过朋友知道河大缺少汽车司机,就毅然选择进入这个当时众人眼中的“清水衙门”。

        “学校的图书馆在我看来是最大的宝藏”,佟培基说,“只有来到大学,才有机会接触典籍、名师。良师益友相互切磋,还可以拓展我的知识视野。”

        办过工作证后,佟培基就直奔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

        每次出车前,佟培基都要借几本书放在车里。到达目的地后,领导开会,他就把车门一关,沉浸在书中,如痴如醉。

        就这样,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了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史、古代汉语、哲学等,并对唐诗有了一定研究。他发表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上的论文,不少就是在车里构思的。

        挑刺大家,走上学术研究之路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77年,佟培基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判断,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编著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时间应是1204年而非1205年,且辛弃疾的仕途中,大理少卿的官职应为太府卿。为此,佟培基将河南大学的一些资深教授请教了个遍,他们都肯定了佟培基的意见,并建议他给邓广铭写信讨论。

        “邓广铭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会理我这样的无名小辈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佟培基给邓广铭寄去了一封长信。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两周后,他就收到了邓广铭来自北京大学的回信。信里邓广铭不仅承认了书中的错误,并赞赏佟培基“对辛弃疾研究甚卓”。这让佟培基喜出望外,从此,他的学术研究劲头更大了。

        1979年,河南大学承办全国第二届宋史研究会,邓广铭教授应邀参加,两人也在开封首次相见。一见如故,促膝长谈,佟培基至今还记得邓教授的话:“一个年轻的汽车司机尚且如此,你们河大可真是卧虎藏龙啊!”

        至此,佟培基开始了自己的漫漫研究路并卓有成效。

        执著追求,书写人生传奇

        1995年,已经出任教授的佟培基受邀编著《孟浩然诗集笺注》。因为工作太忙,他只有利用每天晚上的休息时间去做,节假日也从不休息。长时间的作息紊乱,当年7月佟培基被医院诊断为食道癌。经过3个月的治疗,出院时,医生一再要求他卧床休息,他却瞒着家人起床开始工作。身体虚弱让他举步维艰,佟培基说,当时从医院到家几百米的距离,他都难以一口气走完,中间总要停停脚歇一歇,但是只要在书桌前他就精神倍增,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2000年5月,经历5年时间,佟培基终于收到了从上海寄来的《孟浩然诗集笺注》样书,看到自己亲笔题写的书名,他不由得热泪盈眶,百感交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会一直研究下去。”

        “破格”二字,在佟培基的人生中频频出现:1982年,作为司机的他被破格评定为讲师;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他自学成才的事迹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河南大学,专门为他拍摄了《从汽车司机到副教授》的专题片。

        面对别人口中的“传奇”,佟培基说自己一点也不传奇,“我也是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且走得很艰难”。他说,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人关键要有毅力、持之以恒。正如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送给佟培基的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他用自己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如浴火重生般出现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用自己执著的求学精神,为自己在河南大学精神传承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