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绿蒂与我省诗人面对面

06.06.2014  10:45

面对当代语境的变迁,中国诗歌创作该往何处去?诗人在全球化语境面前能做些什么?6月5日,“现代语境下的中国诗歌——豫台作家座谈会”在省文联举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与我省文学界、诗歌界的代表作家各抒己见,对中国诗歌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讨。

与会诗人、作家认为,尽管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使诗歌在很多人看来趋于小众化,甚至有人认为“诗歌已死”,其实这些都是对诗歌的误读。相反,诗歌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传播得更快速、更广泛,写诗、读诗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判定诗歌的现状和未来,诗人面对各种思潮也不要悲观,要保持最基本的自信,相信无论在何种语境下诗歌都是永恒的。

不过,好诗难寻也是目前我国诗坛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作家冯杰认为,现代诗歌创作门槛太低,有些诗人原创力缺乏,这些都影响着诗歌的进步和发展。而台湾诗人绿蒂则认为,如今很多诗歌要么过于口语化,要么晦涩难懂,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诗人除了抒发情感,还要有社会责任心,这样才能创作出与读者心灵相通的作品。

针对诗坛存在的问题,余光中通过讲述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提出了“白(白话文)以为常,文(文言文)以应变,西(外语)以为新,俚(俚语)以见真”的观点,并希望大家学习朱光潜文白交融、典雅而不冷僻、流畅又不油滑的行文方式,重视对语言的锤炼,多从不同文类之间获取创作灵感,用最美的语言书写出最浪漫的诗歌。

与会诗人、作家一致认为,河南是诗歌的故乡,从古至今不断涌现出大批彪炳史册的诗人,在全国诗坛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当下,诗歌的发展需要多元化,好诗不问出处,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的都是好诗。尤其在诗歌大省河南,更需要出现打破诗歌创作中某些禁锢的诗人,提高整个诗歌创作的质量。河南诗人任重而道远。